名人事例【新版多篇】范文

(作者:getmyjob时间:2023-07-24 10:21:26)

导读:名人事例【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名人事例【新版多篇】

名人故事 篇一

有人问大仲马说:你为什么能够泰然步入晚年呢?他大不以为然地反驳说:我花尽了一生的时光才活到了这天。

名人故事 篇二

1975年6月,一位老太太走进美国丹佛大学,她要去该校的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找一位名叫约瑟夫·科贝尔的人。

由于是第一次来这儿,因此走进校园,她不得不到处打听,问研究生院在什么地方。她问了许多人,每个人都热情地为她指路,有的甚至还给她画出路线图。可是,由于丹佛大学是依山而建,校园里的路异常复杂,她绕了半天也没找到科贝尔。

就在她站在一个路口,不知该向哪儿拐的时候,一群女学生走过来,于是她拿出别人给她画的那张图。当她们知道她的意思后,其中的一位黑人女孩说,我带你去吧!

在女孩的带领下,老太太很快找到了科贝尔。在女孩准备返回时,老太太说,为什么不认识一下呢?于是她们相互知道了各自的身份:黑人女孩,英国文学系学生,读大学三年级;老太太,波兰大使夫人;科贝尔,丹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院的创办者,苏联和东欧问题专家。

黑人女孩走出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有人正在门口散发宣传单,是关于“斯大林时代与政治”的一个讲座,主讲人是约瑟夫·科贝尔。此人正是她刚才带老太太寻找的那个人。她想,既然认识了,何不去捧捧场呢?

在大教室,科贝尔先生一眼就认出了她。她坐在第一排,对科贝尔的演讲好像充满浓厚的兴趣。中午吃饭时,科贝尔先生特意邀请了她。席间,他发现这个黑人女孩聪明、果敢,对问题总有独到的看法。也就是在此时,科贝尔动员她,毕业后报考他的政治学研究生。

从此,这个黑人女孩便成了“被上帝垂青的人”。1974年,年仅19岁的她考入丹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院;26岁,她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54岁,出任老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2000年,46岁的她成为小布什的首席对外政策顾问;2005年,出任国务卿,成为有史以来美国政府中职位最高的黑人妇女。这个人的名字叫康多莉扎·赖斯。那位老太太寻找的科贝尔先生,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他是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父亲。

赖斯被任命为国务卿后,有人说是因为她有能力,有人说是她运气好。不过,有一种观点我比较赞同,这句话出现在《纽约时报》的每日评论上:一些人之所以能交上好运,多数是由于具有细微而不起眼的美德。

名人故事 篇三

今天下午,维嘉坐在车里,突然说:“我特别爱海涛和吴昕,特别爱他们。”

我说我也是。

他们刚来时,是大本营最难的时候。托他们的福,大本营有了第二次火暴期。

很多观众觉得海涛、吴昕在节目里没什么话,好像很多余。其实他们的加入,让主持群和节目都有了新形态,他们的年轻和活力,使大本营有了新的定位和风貌。

也许有人会说,他们一上来就有那么好的平台,那么高的起点,实在很幸运。

可是,有一种好运可能会“折杀”人,试想。前一周还只是这个节目亿万观众中的一分子,突然就上了台和几只“老麻雀”同场竞技,没有时间磨合、培训、定位。往大本营舞台上一站,没有脚本,场面瞬息万变,一切都靠他们自己的悟性和才华。

他们来大本营主持一年多以后,我们举办了一次恳谈会。大家纷纷讲出自己的心情和对节目的建议。

吴昕说:“每次上台都好紧张,一年多了,还是觉得何老师、维嘉哥、娜姐的光芒好强大,站在旁边很恍惚。觉得像做梦。”

那天,我们五个主持人和制作人龙梅还有导演都泪如雨下。我感到自责,这么长时间,我们没有想办法主动拉近和海涛、吴昕的距离,一厢情愿地以为大家是朋友,却没想到他们一直在很辛苦地仰视我们,还努力地撑了那么久,真是苦了他们。

其实,那时的他们没有得到什么。薪水不比同龄人高,名气只能用毁誉参半来形容,之所以要撑下去,是因为对大本营的爱和身为快乐家族一员的荣耀!

感谢海涛,没有丢掉自己的小火花和机智,没有变成电视上随处可见的传统主持人,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帅气不失笨拙,可爱不失诙谐的台风。贴吧里有人痛骂我不是东西老拿海涛开涮,我心里却很爽,因为我比你爱海涛还爱海涛。

感谢吴昕,一个文气敏感的女生,本来在大本营里没有立足之地,骂声一片的情况下。小姑娘找到了一片天,她不放弃地调整、改变甚至背叛自己,站稳了她的“小粗腿”,也弥补了大本营舞台上没有真正女性主持的缺陷。

现在的快乐家族,“天团”称号不重要。每次录节目特别开心,这个很重要。收视率第一不重要,每次都能给观众带来快乐,海涛吴昕的支持者和知音越来越多,这个很重要!”

名人故事 篇四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爱略华说:“我觉得哈佛此刻的确能够称为知识宝库。但是我在想,哈佛之能成为知识宝库,是由于大一新生带来了知识来,而大四毕业生却只带了一点点知识离校。”

名人故事 篇五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名人故事 篇六

乔伊勃朗在太平洋战争中到东方旅行,碰到麦克阿瑟将军,两人在一齐照了个相。阔嘴名星连说:“能与阁下照相,三生有幸!”但是麦克阿瑟将军却说:“这张相是为我小儿子照的,他常盼望他的父亲能和名人在一齐照相。”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名人事例【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名人事例【新版多篇】范文,全文共有284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名人事例【新版多篇】.doc》
名人事例【新版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