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范文

(作者:你的桃花源时间:2020-01-05 20:01:37)

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抓好“两基”教育工作


“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罗江县人民政府,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到我县检查、指导“两基”迎国检工作,并真诚希望你们给我县的迎检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下面我就罗江“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情况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罗江县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边缘,辖10个镇,108个行政村,19个居民委员会,幅员面积47.9平方公里,总人口2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0万人)。2010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8.3亿元,财政总收入6.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7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79 元。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7所,其中:小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特教中心校1所,单设制初中5所,高级完全中学2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农村成人教育学校10所,高等民办职业院校1所,幼儿园2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 11 所)。在校学生总数达到38662人。其中:小学在校生9545人;初中在校生6893人;特教中心在校生 13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967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097 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162人;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8000余人。公办学前教育阶段专任教师29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1103人,其中初中教师480人、小学教师623人;高中教育阶段专任教师231人。各级各类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了省定标准。

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9%、辍学率0.15%,残疾儿童入学率91%,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三残”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普九”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1998年,御营镇荣获教育部“中华扫盲奖”,县教育局被省政府评为“扫盲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县教育局被省政府评为“两基”工作先进集体。

二、工作成效

长期以来,罗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科教兴县”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战略,行政府之责,举全县之力,求真务实,创新进取,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一)全县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2008年我县“普及程度”各项指标分别为:小学6-11岁儿童学入率为100%,初中12─14岁青少年入学率为99.9%; 特殊儿童入学率为93.9%;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0.04%;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100%;小学15周岁完成率为100%,初中17周岁完成率99.8%;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

2009年小学6-11岁儿童学入率为100%,初中12─14岁青少年入学率为99.9%; 特殊儿童入学率为94.7%;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0.04%;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100%;小学15周岁完成率为100%,初中17周岁完成率99.7%;15周岁文盲率为0。

2010年小学6-11岁儿童学入率为100%,初中12─14岁青少年入学率为99.9%; 特殊儿童入学率为91%;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0.15%;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100%;小学15周岁完成率为100 %,初中17周岁完成率99.8%;15周岁文盲率为0。

(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2010年底, 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均达到省上规定标准,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取得中专、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达100%、98.9%和93.9%,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取得专科、本科、研究生(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分别达78.7%,65.6%,13.9%。近几年公开招聘的教师除小学个别学科是专科学历外,其余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即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我县对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实行动态管理,比例幅度严格控制在人事职改部门下达的幅度以内。2010年底,全县小学教师中已有副高级 3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0.5 %,中级258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0.77%;初中教师中已有副高级 62人,占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12.9%,中级 215人,占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42.29 %;高中(含中职)教师中已有副高级66人,占高中专任教师总数的28.6%,中级 98人,占高中专任教师总数的42.4%。

目前,我县有国家级优秀教师 3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8人,市级优秀教师87人,省级骨干教师2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5人,市级骨干教师108人。

(三)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学校布局更加合理。“5.12”地震后,根据城镇规划,我县结合灾后重建实际,对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迁建整合职业中学 1 所,合并普通高中 2 所,扩建公办幼儿园 1 所,新建深雪堂小学,使其规模达到可容纳学生1800人左右;新建一所深雪堂初中,规模达到可容纳学生2400人左右;逐步取消县城小学举办的幼儿园,在县城内新建2所幼儿园,可容纳幼儿1200人。

2、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近三年用于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累计总投资近3千万元,有14所小学校教学仪器配备已达省2007一类标准,4所小学达省2007二类标准。按省2007教学仪器配备标准,18所小学均达到规定要求。5所初中均按照教学仪器配备省2007一类标准装备,小学仪器达标率为98.9%,初中仪器达标率为98.6%。

3、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我县投入大量资金为各学校添置了实验、艺体器材,并为多所学校添置了科学、数学、音乐、美术、卫生等教学设备。购买各类图书,充实学生业余学习,目前,小学、初中生均图书分别达到19.7册、25.9册,实现了全部达到及部分超过省定标准。

(四)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

1、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三年来,预算内教育拨款为别为8023万元、11728万元13209万元,分别比上年的增长24.16%、46.18%、12.63%。同年,全县财政经常性收入17696万元、22596万元、2441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8%、27.68%、8.06%,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三年来,我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分别为3558元、5496元、65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8%、54.47%、18.78%。其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小学1996元、3081元、3779元,初中为2133元、3274元、4339元。生均教育教育费用逐年增长。

3、教师工资和在校学生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三年来,我县在职教师平均工资分别为24381元、37272元、46761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25%、52.87%、25.46%;我县在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分别为小学288元、325元、425元,初中448元、545元、645元。教师工资和在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4、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额用于教育事业。三年来,城市教育费附加分别达到364万元、528万元、703万元,地方教育附加为121万元、175万元、235万元,并全部安排用于教育。同期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总额每年为2124万元,其中用其中用于教育资金为1310万元,用于教育的比例达61.68%。高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45%用于教育的比例。

5、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认真落实。2006年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并为其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时,为家庭贫困的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三年来,我县用于发放义务教育家庭贫困的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金额达1002万元。严格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资助贫困生政策,及时足额拨付了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资金。

6、普九债务全部化解。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我县成立了由相关部门组成的罗江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普九”化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罗江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化债资金,全部化解“普九”2514万元。

(五)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1、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南,结合时代特征,实施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知心育人活动,全县覆盖率达100%。通过多种手段积极创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师生“学教双赢,共同成长”。

2、规范办学行为。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对学校收费、招生、课程与课时、作息时间等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与学校的评先创优紧密挂钩,积极引导学校走“规范+特色”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县纪检、物价部门及特邀教育监督员的职能优势,及时监督检查学校办学行为。在治理教育收费、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和行风评议等工作中,社会各方及广大群众反映良好。

3、加强体艺教育。全面推进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深入贯彻《省教育厅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关于落实保证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通知》精神,强化艺术教育队伍建设,把学校体育、艺术、卫生等工作纳入素质教育质量考核重要范畴。

(六)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1、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我县以四川省示范幼儿园罗江县幼儿园为龙头,带动小学的附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全县共有幼儿园28所(其中民办11所),在园幼儿5162人。现在正在引进一所民办幼儿园和新建一所城南幼儿园。基本形成了“以国办园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格局,满足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实施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及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在学校建设、师资配备、设施装备均按标准化要求实施,并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和进行资源整合,将部分规模小,效益差的学校与效益较好、质量高的学校合并;资源配置向薄弱学校倾斜;实行片区联合教研改革,全县各校在学校管理、教学研究、资源共享、课程安排、师资统筹等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交流与互动,龙头学校送教下乡、举行教学开放周活动,促进了城乡学校在教学和管理水平上的均衡发展,全县各校在管理水平、教育质量方面差距明显缩小。特殊教育从无到有,“三残”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普九”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全县村小布局调整基本完成,教育“十一五”规划逐步实施;“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

3、普通高中教育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本科上线人数万人比居全市前茅;高中阶段入学率逐年递增,罗江中学在短短的时间里从一个乡镇学校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7年新组建了潺亭实验初中,进一步完善了县城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已跨入市同类学校前列。

   4、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罗江县职业高中于1997年挂牌成立,通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创建为全国重点职中。2003年引进的德阳市通用电子科技学校,通过整合资源,建立职教中心,现在校学生已经达到6097人,并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四川省发展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殊荣,成为德阳市三大中职集团主力;2007年引进了高等职业院校——四川警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已经达到8000人,开创了罗江高等教育新的里程。

5、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全县有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年培训率达28%;成立农民工转移培训点19个。同时,以各乡镇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以全面实施“2112”教育富民工程为切入点,认真搞好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更加紧密的结合,切实服务于“三农”。

罗江县虽然只是一个县域经济不发达、人口二十多万的小县,却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完整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强化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府坚持把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任期目标,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位置,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并精心制定了《罗江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时、有效地解决有关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困难,如学校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师资补充配备、教师福利待遇、“普九”化债等系列重难点问题,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中小学调研指导工作,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教育工作,为教育发展定向把关,及时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人大、县政协每年对教育工作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积极督查教育法律法规等执行情况,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强化教育管理、优化教育环境,共同促进全县教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为全力推进教育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四个优先”原则,即:在研究制定发展和年度计划时,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在制定年度经费预算时,优先保证教育事业的需要;在具体开展工作时,优先安排部署教育工作;在落实干部职工工资时,优先保证教师工资,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是建章立制,强化制度保障。我县切实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从经费、师资和政策等方面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建立了示范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制度,促进薄弱学校在办学、管理水平、师资素质和办学效益等方面不断提高。

建立留守少年儿童和进城就业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原则,落实了加强留守少年儿童教育、管理和关爱的具体措施,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形成了学校搭建沟通平台、政府加大政策扶持、社会齐抓共管的留守少年儿童管理新模式,留守少年儿童得到有效管理,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学习生活倍受关爱。留守少年儿童和进城就业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三是加大投入,强化经费保障。教育要优先发展、均衡发展,都需要大量的经费作支撑。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为先”原则,建立了稳定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克服财政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了办学条件和水平,为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1、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机制,教育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中小学危房改革资金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资金均按照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严格实行的招投制,设备实行政府采购,资金使用严格按程序办理。确保教育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2、巩固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我县于2000年10月起,教职工的工资由县财政统一直发,确保了教职工工资及时兑现,至今未发生拖欠现象;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了教师的各项津补贴、社会保障和住房公积金;2009年全面实施了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完善了社会保障政策,兑现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教师的工资、区域内津补贴、“五险一金”等全面落实。

3、依法征收教育费附加。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我县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由县地方税务局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和1%进行征收。征收的教育附加由县财政全额安排给教育使用,教育局用于校舍维修、偿还债务和教育发展方面的支出。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坚持城乡统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凝神聚力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我县始终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近年来,针对农村中小学相对数量多、生源少、规模小、效益差等问题,我县明确了“两个扩大、两项改革、一个提升、一个转变”的发展目标(即:扩大办学规模、扩大优质资源,深化县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全县城乡整体办学水平,使每个学生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强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以期巩固两基成果。

一是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及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和资源整合。

建县以来,适应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以县为主进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一是在不影响适龄儿童入学的前提下,撤并村小、全县村小已由建县时的128所调减至5所;二是将部分规模小,效益差的学校与效益较好、质量高的学校合并;三是将部分乡镇的小学、初中和农校实行“三校合一”,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同时,通过经费倾斜、智力扶持和评优倾斜等措施,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和建设,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使教育投入更加集中,充分发挥了有限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也使一批弱势学校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二是实施片区联合管理模式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原有管理体制已不适于农村学校的管理与发展,为此,我县配套启动了片区管理体制改革。在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工作中,我县不断探索片区联合管理模式。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后的地理位置、办学水平、师资配备等指标,组建了4个片区联合管理模式的“共同体”,每个共同体由龙头学校和农村学校组成。县教育局结合实际,对片区联合管理提出明确规定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各校特别是联合校在学校管理、教学研究、资源共享、课程安排、师资统筹等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交流与互动,促进了城乡学校在教学和管理水平上的均衡发展。

三是与义务教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小县办出大教育。

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针对我县国办幼儿园难以满足学生需要、民办幼儿园人数少且规模小、农村缺少规范幼儿园的问题,我县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利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及薄弱学校改造的有利契机,同步发展学前教育。在规划发展思路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幼儿教育的意见》;在规范办园行为上,定期进行督导评估;在硬件建设上,先后新建、改建县幼儿园1所和农村附设幼儿园10所。目前,城市小学基本取消了小学附设幼儿班,学前教育规模已发展成目前的1所国办园、16所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和 11所民办园,全县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达95%以上,基本形成了“以国办园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格局,满足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

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从园舍设施、师资水平、办学规模、社会声誉等多方面对民办教育进行督导评估,进一步规范民办学前教育,强力开展清理整顿活动,共取缔规模小、水平低的非法办园4所,整改幼儿园11所。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学,着力改善民办学校办学条件。目前,全县有11所幼儿园、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职业技术学院,均达到社会力量办学评估标准。

在发展成人教育方面,坚持“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成人教育发展思路,在充分利用技工学校、职业中学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着力抓好镇、村成人培训网络建设。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整体水平

建县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完善师资管理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扎实有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师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师资水平的均衡更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县一直将师资作为教育发展的主体资源,通过实施“四项工程”,极大提升了全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一是“城乡一体化”工程。依据教师的能力和工作实绩,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切实抓好教师交流工作。三年来结合学校撤并工作,统筹调整、交流教师112人,占教师总数的8.2 %,使全县教师队伍在城乡一体、学科配置、年龄结构等方面更趋均衡。

二是“干部培养、教师培训”工程。切实抓好中小学校长和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队伍选拔任用、培训与工作考核挂钩等制度,进一步选准配强中小学领导班子。校级领导干部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自主选拔任用(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除外),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学校干部配备、使用、管理等方面上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三年来,共提拔、调配、交流和改任中层以上干部110人次,其中校级干部30人。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县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鼓励、支持校长和中小学教师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全县校长岗位培训率达100%,每年提高培训的面都在50%以上。中小学教师各项规范化和灵活性培训,培训面达100%;组织选派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各项学科专业化培训、班主任培训。建立健全了一套科学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全面实施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的信息化管理。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达标率和审登率达99.5%。

三是名师带动工程。建立了省、市、县三个层次的骨干教师梯队,进一步完善了骨干教师的考评认定及跟踪考核管理工作。通过定期示范教学,形成名师带骨干、骨干带全员、一级带一级的示范辐射体系,提高了城乡学校师资均衡化水平。                                                                                                                                                                                                                       

四是师德建设工程。结合“干部作风建设年”和“师德建设年”活动,以“讲师德、铸师魂、做人民满意合格教师”为主题,开展了师德教育、师德承诺系列活动,切实将师德师风工作落到实处。

(四)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不懈地提升县域教育教学质量

我县始终把提高县域教育的整体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通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六个提升”。

一是以德育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结合时代特征,实施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知心育人活动,全县覆盖率达100%。通过多种手段积极创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师生“学教双赢,共同成长”。

二是以教学改革为突破点,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坚持“理念先行、培训提高、教研推动、以点带面、评价引路、机制保障”的原则,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注重依托“校本教研系列活动”、“片区教研”活动,积极向“校本”要质量,不断加强校际间的横向                                                                                                                                                                                      交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了“导、学、研”一体化的教研模式。三年来,组织全县课改培训达1400余人次。同时,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县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国家、省、市级奖励4000多项次;获省级优质课2节;获国家级优秀论文40多篇、省市级优秀论文400多篇。

三是以课题研究为连接点,不断提升教育科研水平。树立教育科研先导意识,通过联合实验、协作研讨、教师论坛、网络互动等多种形式实施教育科研联动,切实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目前我县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7项,县级课题39项,荣获省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奖21项。

四是以信息教育为牵动点,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将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的紧密融合。同时,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从知识性教学向发展性教育的转变。

五是以健全教育机制为关键点,不断提升控辍保学水平。县政府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并把普及程度列为考核镇、村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责任机制,使控制学生流失工作落到实处。推行辍学生复学责任制。实行县、镇、村三级组织及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密切配合,有效控制辍学率。

六是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学校安全工作水平。我县认真贯彻执行市、县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努力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市、县政府年度安全工作安排,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以人为本,积极预防”的方针,紧紧围绕“强化意识、完善制度、巩固成果、确保平安”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学校安全“防范重在管理”的思想意识。认真落实市、县安全管理各项工作,以做好学校隐患治理和落实好“一岗双责”为重点,把安全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按照市、县关于安全生产的要求,我县教育系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确立了“大安全”的观念,明确了学校在学法、守法、防火、防盗、防毒、防破坏、防自然灾害、禁毒、保密安全、交通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治安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县教育局和市教育局、县政府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并和各学校、幼儿园第一责任人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各学校第一责任人又分别与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在责任书中体现了学校安全治理、安全管理责任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的要点。层层实行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及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全县27所学校校舍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单体建筑139栋,总建筑面积15.23万平方米。建县以来加固改造校舍面积3.77万平米,重建7.96万平方米。同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工作机制,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真正做到工作有部署、经费有保障、任务有落实。加强日常消杀和疫情监控工作,未发生学校大面积暴发疫情。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活动,公安、交警、城管、工商、文化、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开展经常性联合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切实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特别是针对前期全国校园伤害案件的频发形势,已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配置专业保安人员,从人防和技防两方面下大力气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使学校真正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五)积极配合,形成合力。

一是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各部门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两基”工作。财政、税务、发改等部门依法征齐各类教育税费,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项目,保证了对教育的投入;国土、建设等部门积极解决学校用地、校舍等问题,及时为学校建设办理相关证件,在收费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优惠;公安、卫生、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网吧、商业网点、集贸市场等进行了集中治理,加强了对学校食堂卫生、饮水卫生的监督管理,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维护了教育平安稳定;人事、编办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支持补充教师,缓解了教师紧缺的矛盾。

二是加强宣传工作。始终把宣传工作贯穿于“两基”攻坚全过程,为“两基”工作的全面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加强思想动员,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画面、街道有标语、学校有板报,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两基”工作。

三是巩固扫盲成果。扫盲工作做到人员不减、工作到位、经费保障,不断加强扫盲工作,巩固扫盲成果。同时,加强成人学校建设,把扫盲工作的重心从扫除文盲转移到实用技术培训上来,有效防止复盲。狠抓普及教育,逐年提高普及率,从源头上防止新文盲产生。对每年不参与中考的应届毕业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积极探索在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新模式。加大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村富余劳务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主要问题

经过建县以来不断的巩固、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建设,全县整体教育办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先进地县的教育发展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因财力紧困,教育经费和建设资金仍然不足;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特色教育有待继续挖掘和推动等。

(二)下一步打算

我县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找准问题,落实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抢抓机遇,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坚持全面严格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调整支出结构,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促进教师队伍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充分挖掘当地的课程资源,开好学校课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完善教育结构,解决教育难题,提高教育水平,举全县之力,建幸福校园,努力开创全县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


  两基迎国检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为了认真做好我校“两基”迎国检工作,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和县教体局有关要求,我校扎扎实实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近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召开的动员会议,及时传达会议及文件精神。

为做好我校“两基”迎国检工作,学校主要领导先后参加县政府、县教体局主持召开的动员会、推进会,并及时向学校全体教师传达有关会议精神,和县教体局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二、召开学校内部动员会议,加强培训,全面把握迎国检工作。

3月中旬,我校先后召开全校“两基”迎国检动员会、推进会,对“两基”迎国检工作总动员、总部署。并对 “两基”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项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明确了目的、掌握了工作方法,积极地投入我校两基迎国检工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度。

学校成立了“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为学校各处室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下设宣传资料组、教育质量管理组、普及程度和扫盲组等7个工作组,分别由各组制定相应的具体方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四、制定了《高台县城关初中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明确了任务、明晰了责任分工和每个时段的工作进度。

五、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迎国检良好氛围。

一是政策学习宣传。春季开学后,我校再次组织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陆续开辟了“两基”迎“国检”宣传专栏,在校内挂大幅标语3条。二是信息宣传。坚持每月向高台教育信息网发布我校“两基”信息,并进一步拓宽教育宣传渠道。

六、对我校有城关镇户籍就读的学生进行两基调查摸底。

学校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然后分多组下社区摸底。对辍学的学生,要求班主任到学生家,并让教师全员出动,深入细致的做学生及其家长工作,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即将辍学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不歧视差生,及时向学校反馈信息;同时做好“特困生”工作,采取献爱心活动,重点帮扶,用好政府扶贫资金,使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救助,完成学业。

七、进行环境整治,抓校园文化建设。

为保证学生愿意学、学得好、留得住,我校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首先着手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其次大力开展兴趣活动课,挖掘和弘扬本地民族文化,开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多门校本课程。

word该篇“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范文,全文共有1477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doc》
“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