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格论》读后感(精选多篇)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5-01-15 10:50:46)

第一篇:《教师人格论》读后感

读了《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感触颇多,湖州师范学院王荣德教授的《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的学术专著,这部学术专著紧紧抓住了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即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师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良好的师德,高尚的人格是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王教授在《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中阐述了教师的人格对教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深刻的揭示了教师优秀的品格,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教师不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而且还承担着对学生的灵魂的培养,即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而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过程中,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试想如果一名思想品质恶劣,行为举止轻浮,衣着凌乱不堪,出口脏话连篇的教师怎么可能教育好学生,这样的教师不会赢得学生的认同和尊重,也绝难以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好评,面临他们的只有被开除教师资格的命运,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良好的人格修养无疑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王教授在《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中揭示了教师师德,教师人格修养的重要作用,对现实中教师以及有心成为教师的人都起到了一种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可塑性很强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及生活甚至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则肩负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的重要使命,教师除了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做好教学活动外,好必须拥有良好的人格,即师德。

教师的人格修养包括了很多方面,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在教育学生时,学生才会向着正确的大方向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必须注重仪表,身为人师,穿着要得体,不讲粗话脏话,衣容整洁干净朴素大方,无形之中会使得学生学会在穿着方面注重得体,注重整洁干净,在思想上会使得学生养成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必须心胸宽广,充满爱心,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无私的爱,一名只会用体罚,用恐吓来教育学生的教师很难成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体罚恐吓不但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家长的愤怒,只有心胸宽广,教育得法,时刻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意,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赢得家长与社会的称赞,良好的教师人格是做一名成功教师的必备条件。

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楷模,学生很容易模仿并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而良好的教师品质人格修养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有利的正面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

王教授的《教师人格论》是一本难得的优秀学术专著,一本优秀的学术专著可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王教授的《教师人格论》是一本优秀的学术专著,我读了这部学术专著受益匪浅,养成良好的人格势在必行,尤其是对一名有志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师范毕业生。

第二篇:论教师的人格魅力

论教师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曾长时间思考过这一问题: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一个优秀教师?我追寻着前辈、师长的足迹,从他们的身上去寻找答案。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我认识到了: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是优秀老师。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优秀教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叶圣陶《论集》第490页)。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其次,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张筑生教授在这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心里只有工作、学生,他超脱了名利,甘于清贫。他似乎不懂得争成果,争头衔,他至死都没有评上博导,然而他得到了学生的爱戴与敬仰。

再次,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北京22中特级教师孙维刚堪称当代师表中的佼佼者,他为学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的那份执著与奉献,无时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为了学生,他长期强忍受着癌症的巨痛毅然站在三尺讲台。在孙老师病逝那天,八宝山上4000多名学生自愿前来送行,白花点缀的悲壮使他的人格在天国里升华。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上。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学习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练掌握。较高的人文修养有利于教师把握社会发展趋

势,使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拥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拥有较高的人文修养的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教师的影响就能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 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具体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如下的作用:

一是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标高,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错误与不足,从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是激励作用。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的。这样的老师能让其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效应。这样就会牢固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精神父母”高尚而可亲的形象,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鲁迅先生为什么总时时记起仅教过他两年的藤野先生,并对他充满感激之情呢?原因就在于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对鲁迅毫无民族偏见,师德感人,使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崇高伟大。这种崇高而伟大的人格又时时激励着鲁迅以笔为武器,为民族的新生而摇旗呐喊,为祖国的光明而奋斗终生。这一事例极好地说明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深远影响。

三是熏陶作用。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优秀教师能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去积极影响和作用于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让学生能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逐步形成健康、完善、崇高的人格品质。长期的教育熏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够不教而教,使学生能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促使学生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三

如何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和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形成人格魅力的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只有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塑造出高尚的人格。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看,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还体现在外在言谈举止上。因此教师应选择健康的人格理想作为发展的价值参照系,从点滴入手,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面向21世纪的新型教师。其次要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教师必须不断潜心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提高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知识愈丰富,他个人对知识、科学、

生活的态度就愈鲜明,学生就会从他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敬佩他们的老师,并且学习他们老师追求知识的精神。再次,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要热爱教育工作,为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自己;要期望适度,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

从社会方面看,社会应该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为教师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如:加强政治引导,改善社会政治环境,缓解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加强美育引导,用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来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成长;加强道德引导,造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上述的举措,为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与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之形成令学生钦佩的人格魅力,并以之影响陶冶学生。

第三篇:论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论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摘要】:教师人格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教师人格的界定、对教师人格特征的进一步分析,再结合的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可以探究出教师的良好人格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教师人格教师人格特征学生成长

教师是将只是传授给学生的“经师”,也是促进学会全面发展的“人师 ”。一个好教师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让其发展智能;而且能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产生良好的影响。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对教师心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富有借鉴意义的成果。国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表明:教师要胜任复杂的脑力劳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但一旦超出一定的临界水平,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就不再有显著影响。那么此时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国外一些研究考察了教师人格这一因素,发现教师的作风、态度、信息、责任心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显著影响。可见,教师人格是影响学生人格成长,心理发展、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人格这一特殊力量的研究就更有较远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 教师人格的定义

从现有的文献看,虽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教师人格的界定却还没有达成共识。

由于角度不同因此定义也各有不同。

教(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师人格是指一个教师的全部行为,包括行为认识方面和情态方面的因素,如态度、价值、兴趣、判断和需要等。王荣德等认为教师人格是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i倾向性。综合各种研究可以得出教师人格的定义可以是一下方面:

1.从性格品德气质方面看:

(1) 教师应当崇尚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应具备博大精深的学问,如果只一知半解,情绪上抵新知识、新观念,都不能算是崇尚知识。

(2) 教师应正直、热情、不存在偏见;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格形成,职业选择等等都有直接影响,只有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师的正直直接影响了学生性格的形成。在教学过程或是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该以公平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这对学生心理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学生对社会的冷暖、直接感知于教师,教师的热情,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关注可以帮助他度过难关,减轻伤害,免于形成畸形心理;对于性格内向、有自卑感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热情可以使其矫正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变得充满自信,对所有的学生而言,教师的热情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暗示,给予学生良好的体验,增加对集体、对社会的的向心力。

(3) 教师应当具备耐心、细致和温和的良好的品质;一个班级团体的的性质在一半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在建立良好的班风教师需要极大的耐心来帮助与辅导学生。在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方面应细致询问与观察。这样既可

以及早发现个别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可以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团结友爱的集体的形成,有赖于教师是否能耐心细致地体察学生思想、情绪及各方面的情况,并能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为他们消除烦恼,排解纠纷。

2.从教育能力上看:

(1) 教师应把握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合格的教师应有能力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使学生轻松愉快学到了知识,又减轻负担。

(2) 教育科研能力;在信息飞快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师的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应教育学生如何去检索和获取知识。增强运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的能力。

(3) 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4) 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应具有实行规章制度,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

(5) 心理咨询的能力;教师应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充当以为咨询人员,来帮助学生解答困惑。

(6) 人际交往、协调能力;教师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要处理好学生和家长、同事、领导的关系,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去面对学生,还应该懂得人际关系的协调技术,可以说,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 教师的良好人格特征

(1) 良好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人格的一部分,教师理想的性格综合了人格中良好的部分,经过了人格特征的扬弃,保留了一种人格类型中的积极因素,克服了这种类型的消极因素。教师性格特征会影响学生对教师传授业解惑的态度。在情感方面,教师性格好,学生认同教师,学生就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而且教师态度温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所以,教师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只有与良好的性格特征相结合,才能密切师生关系,达到情感共鸣,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完整的独立性

充满自信,不迷信定式,不屈服于权威,具有自己的意志和自主行动的倾向,是教师的一个鲜明人格特征,在教育学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独立思考、自主意识和怀疑精神。没有独立性,就没有个性发展,教育创新也就无从谈起,独立性以个性倾向性 为基础,教师只有具备创新的个性倾向性才能产生创新教学的意识与行动,并以这样的人格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 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好奇心是一种探索动机、进取动力,是一种向未知和未来世界挑战的精神。好奇心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力。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好奇心,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教师要把学生质朴的好奇心悉心地培养成科学的好奇心,教师本身就必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据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是由教师培养的,教师的好奇心越强,学生的创造性就越高。

(4) 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具备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愿意与家长及其他教师交往,与人相处多表现出真诚、尊敬、信任的积极态度,因而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接纳;同时,善于将各种关系组织起来,共同为培养学

生完美人格服务。

(5) 有力的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是教师完美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能正确认识与他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能恰当地评价、接受自己和他人,能控制和掌握自己的命运,能及时合理地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才能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为 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

(6)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

教育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其效能的证明需要时间,教育工作往往是育人过程在学校,体现在社会,存在一个评价上的空间差和时间差。因而,教师应以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执着坚定、无怨无悔地对待学生与事业,坚强的意志力不仅能帮助教师面对繁琐的工作不退缩,而且能使教师理智地保持学生的耐心、和谐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榜样。

三. 教师良好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高尚的人格形象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先生”,“教书”——教学生如何求知,仅仅是教师的使命之一,却绝不是教师唯一的使命,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教学生如何做人,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也说;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代替的,心灵的影响,构成这样的一种教育力量,绝非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之言、任何惩罚条例所能代替的。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的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会像“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可以说,优秀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楷模和导师。其实,每一个当过学生的人都曾遇到过一个或几个难忘的“仰之弥高”的老师,都曾为这些老师的人格所感染,教皮d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一个典范。他对教师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论述并引导实践,表现出特有的教师人格。他的思想和行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使许多学生投入到人类进步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他的伟大人格至今为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所敬仰。

当今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创新教育进一步加强,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实施,我们今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更应该成为创新意识并身体力行的先驱者。我们今天强调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师更应该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教书育人是一向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教师人格的塑造应该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和人生十字路口,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生急剧的变化,中小学时期人格塑造得好,将有助于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学习活动及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就能较好的适应社会环境,从而发挥出人的最大创造潜能,若中小学生时期学生的人格发育不正常,将来会出现对社会适应不良,如反社会倾向、犯罪、孤僻、厌世。轻生等。因此在中小学阶段,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外,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教师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就像艺术大师的作品都体现他们的风格一样,教师也根据自己的人格特点在塑造着学生人格,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于人格的活的源泉。任何规章纲领,任何人为设置的组织都不能取代教育事业中的个性——离开教师人格对教育者的直接影响,那么,深入到性格教育是不可能的。”而这种影响常常是“润物细无声”的,具有健全人格道的教师,其本身即具有巨大的榜样力量,也是一部生动、丰富、深刻的教科书。他们能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力量去熏陶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思维,用自己的情感去培养学生的感情,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生性”。在师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观察着、想象着、模仿着,教师的人格就刻上了老师的人格特征的印记,学生一旦形成了健全的人格都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感觉和深层的把握,思想境界会更加高尚。

2.教师的健康的人格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分为外部和内部两部分,外部动机是指学习的动力来自活动以外,如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和表扬、奖惩和惩罚,而学习本身仅仅是一种手段。内部动机意味着学习动机隐含于学习活动本身,是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的动机。人不象动物那样完全受条件作用支配,人是一个主动认识者和追求者,他有一种实现自己潜能的内在需要,事实上,没有一个小学生不想成为好学生,而这种内部的学习动机对中小学学生来说,是不稳定的,他只有变成稳定的人格特征时,学习的激励作用才持久而。一般来说,学生内部动机的能量因教师和其他重要人物的帮助而发展。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学习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美国的鲍德温认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的教师会使学生的情绪稳定。日本教育家也指出:教师态度温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息息相关。心境如何,似乎是小事,而教师的心境却会影响教育的环境气氛,假如教师的情绪反映心烦意乱,整天愁眉苦脸或者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那么学生则处于唯恐“无名火”烧及的恐慌之中,他们就不会乐意同教师交往,反之教师精神振作,和蔼可亲,学生心情舒畅,友爱相处,有了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和情绪,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变得积极活跃。

教师是学生生活中一个及其重要的人,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强烈的成就感,事业和责任感,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以及智慧和信念,都会使他们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榜样。学生不但会热情地模仿教师的行动,而且还尽可能地学习他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成为认同作用。在中小学,学生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乃是一种普遍现象。当教师的人格品质与学生的理想相一致时,发生认同作用的条件最理想,学生就可能采取教师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对待他的学习。因此,教师的人格修养是关系到素质教育成败,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更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它不仅影响学生的今天,更影响着学生的明天和未来。

3.教师具有熏陶作用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这就要求为师者平时一举手一投足,都要符合为人师表的要求,要学“圣人”,要做“善人”,要以身作则,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一种良好的人及关系,通过自

身的人格力量去积极影响和作用于学生。实践证明,长期的教育熏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够不教而教,促使学生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从而学会自我管理,圆满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教师人格魅力与学生自我管理——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林红(重庆文理学院教育科学系,重庆永川402160)

2.《教师人格形象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陈菊明 (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 西安)

3.《教师人格研究:回顾与展望》(蔡岳建,谭小宏,阮昆良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市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 绵阳西南大学 心理学院,重庆市)

第四篇:浅论教师的人格魅力

浅论教师的人格魅力——读《教师专业成长》有感 拜读完刘良华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特别对第四讲: 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进行反复品味和思忖,觉得回味无穷。反思自己十多年的教师职业生涯和成长过程,深有同感。其实,学生在接受教育、接受知识的同时,对生命内涵的领悟,对意志行为的规范,无一不是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结果。也就是说,教师素质好、魅力佳,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教育效果就良好,这其实也正好体现出教师职业的价值所在。

教师身上深厚的职业素养所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而教师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应该只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威、权力的基础上,而应该靠自身文化素养的厚积、道德情操的高尚、审美气质的显扬和施教技艺的高超来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根据笔者的观点,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为:

1.高尚的德行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高尚的德行上,也就是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上。它是教师人格修养的灵魂,包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诲人不倦的爱生态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追求;团结协作的伦理规范等。

2.渊博的学识

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源自于自身渊博的学识上。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才学,才真正具有育人的真本领,才能从真实意义上教好书、育好人。再说,学生学习是一个先学后习得的过程,“教师教一半,学生学一半”。教师知识广博、才学深厚,便可完成自己的一半;即“教好”;而“习得”则要靠学生本身,教师知识广博、才学深厚,从很大程度上会赢得学生的敬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得学生更主动的学习,也就完成了另一半,“教学相长”便蕴藏着这个道理。教师的这种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熏陶也将是潜移默化的。

3.综合的能力

教师有高尚的德行、渊博的学识,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是一位能师,具有综合的善教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敏于综合;判断推理,应付自如;不断探索、锐意创新。能力是锻炼和培养出来,决不能教,教师在岗位上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其深刻的内在魅力。

另外,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情、手势等]表达能力)、富有艺术性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高超的指导家庭教育能力??等,都能有效地体现出自身内在的人格魅力。

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才能获得教育对象的尊重,为学生所敬仰,从而获得应有的教育效果。为人师者,该如何进行自我塑造呢?

(一)自我认识

“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师自我认识,是进行自我塑造的必要前提,也是推动教师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原动力。

1.首先是对自己事业的认识。教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事业,教育行为不可能获得等量的必然回报,需要奉献。教师的活是良心的活,需要很高的自觉性。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永恒的事业,因为:第一,教师从事的事业与家家刻户户紧密相连。现在的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都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第二,教师所从事的事业与国家整个民族素质紧密相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第三,教师所以事的事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紧密相连,因为未来的经济直接取决于现在的教育。虽然,教育事业的意义重大而深远,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整个民族素质和现代化建设,但却很平凡。选择了教师就注定一辈子很平淡清贫。

2.其次,是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其角色的多重性和复杂性。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不仅要向年轻一代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教师是父母的形象,既要给学生温暖、关怀,又要严格要求相结合;教师是课堂纪律的管理员,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要自我控制,有效地影响学生健康的社会人格化;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对学生要热爱、同情、平等相待;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心理治疗专家;是学生的替罪羊,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家等等。总之,教师要充当多重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自我。

3.再次,是教师对自己的言行举上在学生中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中,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场合分寸和思想品德、人格的形成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有了这种自我认识后,要逐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要求,并要在自觉性上多下苦功,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

(二)自我调整

教师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是教师进行自我塑造的基本途径。

1.首先,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必须加强学习,坚持不断地反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的成长主要表现在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上,它是构建在对教育经验的学习积累以及不断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分析,并坚持反思的结果。吸取别人的优点,发扬自己的长处,使经验在反思中得到升华。同时,反思还包括对自身的某种扬

弃,扬弃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毕竟,教师所面对的永远是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生命,在充分展示自身成熟的人格魅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对自身生命内涵的认识升华。只有这种反思,才能不断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

2.其次,教师要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一方面,教师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推动教师不断向更高境界攀登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实践中可以锤炼教师的修养意志,教师投身实践,可真正领悟真、善、美的道德境界,对自身的品行的形成和人格完善起着促进推动作用。

3.第三,“慎独”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极高境界。《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品行高尚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的,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总是十分警惕的。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示人的灵魂。“慎独”对于为人师表的教师来说,更具特殊意义。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从小处着眼,防微杜渐,自觉地进行修养。

实践证明:一个教师只有重视和加强自我品德修养的自觉性才能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人格品德逐步趋于完善。

(三)自我超越

这是教师人格魅力自我塑造的理想境界。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目标定位,——即学者型教师、教育家。这个目标对大部分教师来说可能永远是一种理想,但“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他就会满足于自己的点滴进步,放慢追求的步伐,终身无多大建树。

教师高悬目标,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不断地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地自我超越,追求完善、完美的人格,努力做到“师风可学、学风可师、身正为范。”生命是有限的,事业是长青的,教师把生命融入事业之中,让生命在学生身上延伸,教师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加强人格魅力的自我塑造,才能获得教育对象的尊重,为学生所敬仰,谱写出教育教学的新篇章!最后,让我们共同感悟书中的名言,以此勉励自己:“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老师;我们干着同一个职业——教师;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教育。”

(汪浦玲)

第五篇:滋润孩子成长的营养剂-论教师人格的魅力

滋润孩子成长的营养剂

--------论教师人格的魅力

教育担负着点化和润泽生命的任务,教师则是时代教育的旗手。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本身。” 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因此教师只有具备美的人格魅力,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的人格是滋润孩子的营养。爱心、尊重、宽容、赏识作为教师的基本人格因素,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力量。

一、爱心:师德的核心,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孩子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在教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孩子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教师对孩子的爱就像孩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这不是血缘关系,亲情关系,而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你是一个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你的孩子,应该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无私的关爱自己的孩子。爱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教师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的普遍、持久而深厚的爱。它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

对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这种爱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情景,使教书育人和学习知识都变得生动活泼,可转化为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也可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热爱孩子主要表现在要尊重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和发扬孩子们的优点,能够接受来自孩子的正确意见,对孩子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等。热爱孩子更要表现在严格要求孩子,使孩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促进孩子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要对孩子正确引导,使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足和错误,能对孩子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也正是在对孩子耐心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的工作精神和态度。

教师对自已的“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孩子和自己本身。”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孩子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孩子们由于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心理素质正在形成的基础阶段,往往缺乏辨析能力。因此,教师的言行,孩子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尽朱者赤,近墨者黑”,身教是教师天职。教师要对孩子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孩子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孩子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孩子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孩子,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孩子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孩子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教师对职业的“爱”。敬业、精业、创新。教师是一种平凡的职业,但在平凡中又孕育着伟大,她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是奋斗的动力、成功的基础。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地位,也不可能有很多的财富和高水平的享受;但作为一种事业她有你施展

才能、播撒爱心、创造人生价值的机会和空间。在和天真烂漫的青少年的相互交往中,在看到他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享受一种青春常驻、平和而又充实的人生幸福。

“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爱生之师受人爱。教育的本质是爱,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教师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只有这样,教师爱的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这就是爱的感染作用。

“爱在其中,以苦为乐”,让我们的“爱”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二、尊重:师德的基本准则,孩子人格发展的基础。

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孩子尽管依附于师长,但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只有需要得以满足,才会有力量,就会前进,就能发展。从教育学讲,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要生存要发展。因此,尊重人格,尊重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基础,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自身。

“尊重”教育就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情感的需要,从而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促进孩子人格的全面发展。

尊重孩子在道理上老师都会认同,可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做到却很难。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思维方式,都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绳索束缚着他们。大多数教师是爱孩子的,可是爱并不等于尊重。“尊重”教育体现为师生互动效应,重新认识孩子,同时也重新认识自我。教师应该在实践中、在行为中实践,如: “请孩子坐下来谈话”、“不从窥视孔中看人”、“不用‘差生’一词”、“先向孩子问好”等做法,正是老师们尊重孩子的体现。而这点点滴滴折射出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孩子是主体,教师的责任在于服务。

教育不是对孩子的消极约束,而是人的自主实现,是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如果教育只是要求孩子“遵守”,关心孩子外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注重孩子内心的感受,就不能调动起孩子饱满的参与热情。在教育中,只有调动孩子饱满的参与状态,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将认识水平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实践中尊重孩子,积极发展师生互动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亲密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沟通,促进以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促进自我概念的建立,促进自我意识的完善,才能使孩子人格健全发展。

“尊重”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归纳为5个方面: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所以除了在观念上、实践中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人格,还必须尊重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形象、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言传身教,感染、感化孩子,在孩子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尊重社会、自然和知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孩子正确认知,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德顺:“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有高低之分的,但最基础的道德品质是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每个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每个角色

的权力和责任都被理解和尊重。”孩子是社会的一份子,需要相应的尊重!

三、宽容: 师德所赋予教师的人格魅力,孩子心灵成长的美化剂。

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质的开发和拓展。它应该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地生长!

这种生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就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自由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总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他能够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甚或

无知而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寻觅真理,天真地在情感的交融中陶冶身心,轻松地在活泼的学习中成长自己。这种教育宽容的营造,就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

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并不希望孩子一夜之间成才,因为他知道“罗马不是在一夜之间建成的”“长城不是在一年中建造的”。就如生活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吃饲料催熟的鸡永远不如自然状态中生长的鸡”那样,优秀的教师总是在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给予孩子深切的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发自教者内心的真正的宽容。它没有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焦虑,没有对孩子“揠苗助长”的虚伪,没有对孩子的错误、失误耿耿于怀的刻薄,也没有粉饰美化孩子的矫情做作,而是以一种平和的教育智慧原谅孩子目前的落后,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孩子日后的优秀。正是在这种期待中,孩子不断地积累着教师的知识、严谨、情感、个性和方法,感受着教孩子活中的智慧、关爱、激励和赏识,在不断的碰撞、跌倒、爬起中,再碰撞,再跌倒,再爬起,直至独立前行。这样的宽容,使孩子在学校生活中静观万物,感受与世界一样博大的诗意。“宽容不等于纵容,它是严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孩子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

宽容,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宽容能使得教师具备教育所赋予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表现在他每天把微笑带进课堂,让课堂洒满人性的阳光;他每天把自信投射给孩子,让孩子日日滋长着自信;他每天把尊重传递给童年,使得孩子天天有尊严地成长;他每天把激励和赏识存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时时体验着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在这种魅力中,培育出的将不仅仅是有知识的新人,而更是富有人格力量的新人。这种新人不仅能够用宽容来回报宽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宽容中形成自信的品质,使得他们能够客观而自信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总能在自信中充满期待,看到希望,总能在自信中鼓励、接纳着自己的所长,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自信的力量就是对教育宽容的最大回报。

宽容,是自信的基础;宽容,是人格的因子;宽容,是人才的动力。教师,是宽容的使者!选择教师作为自己一生职业的人,他的心中一定有无比的梦想和渴望。在我心中,教师

是蓝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教师是人间的神,他是上帝派到人间的使者,把爱、信任、宽容和梦想带到人间。他会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梦,而不是在童年时就把那些梦偷走。

四、赏识: 师德的智慧,孩子成长的力量

word该篇《教师人格论》读后感(精选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740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教师人格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
《教师人格论》读后感(精选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