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4-11-04 08:45:54)

目录

正文

第一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

环县职专曹丰君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靠占用学生的课外

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www.HAowORd.CoM)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动发展的结果是:⑴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一些适应被动发展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些不适应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⑵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缺少学习的主动性;⑶以学生的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全面发展;⑷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经历和体验。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我们并不认为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们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

三、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

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1)“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交流”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交流的“主体间性”的打造,是师与生,师生与教材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的活动,是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要体现“三个有效”,即尊重客观事物的真理性,社会规律的正当性和“捧一颗心来”的真诚性,课堂教学强调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

(2)互动的多元性与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多元的,是多情况、多内容、多难度、多形成的互动体。在情境上既有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还有融洽和谐的

人文环境,发人深省的问题背景;内容上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师生关系上,既有师与生,还有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个体与群体,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2、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的确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舞台。其次是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学生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好恶、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受事务,自主观察、分析及思考,自主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活动促发展,以效益促效果”“以学论教”,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主动学习的气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交往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平等尊重的气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的教学是课程的创设与开发。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理念决定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均处在课程中,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建者,他们共同参与积极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

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致力于教学中。“行动研究”是以行动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在研究中的行动,是对行动的研究。教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极的经验进行总结,建构理解与反思间的对话,使其形成规范性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教学、强化学生体验。过程教学包括知识发生过程和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结论,知识发展过程教学是在结论的指导下的运用,两个阶段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充足的感性认识,提供有结构的研究素材,概括上升,抽象出概念,适时强化,通过复试练习和建构型复习,促使学生多角度审视结论,并把结论纳入认识结论中使之内化,并为下次新授课做铺垫。

4、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把握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实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新课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生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

(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4、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五点: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3)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5)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设臵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唯一。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第二篇:化学教学论文

兴趣、科学——提高化学质量的关键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改革开放读步调越来越快,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个严峻问题需要我们乡村教师着力解决。本文主要阐述兴趣、教学科学性对农村学生学习化学的影响,着重在解决问题上提出了我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关键词]兴趣,科学,心理素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优化课堂。

[正文]

宣汉县上峡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地方非常偏僻。孩子的家长大部分外出务工,只剩下老幼病残者。由于家长的整体素质偏差,他们只知道挣钱而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正所谓只知道养孩子而不知道教育孩子。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不够浓厚,家庭学习氛围差,很多农村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许多家长因为出外打工而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源不佳,学生整体的基础和认知水平偏差,学习缺乏动力。

在这么多困难面前,我们应该怎样行动才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呢?作为教育者,我们该怎么做呢?培养兴趣、增强教学科学性是关键!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

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对初三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科目,大家都没有基础,我们就从学生需要出发,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学科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途径,扬弃传统式教学思维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作业的效果,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落实。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科学性是农村化学教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堂化学课,对学生而言,老师是陌生的,学科也是陌生的。如何让学生认识教师,喜欢教师,从而喜欢上化学这门学科,那是一个相当具有技术性的技术活。对于鲁教版化学而言,第一堂课是让学生认识化学,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以第一单元第一节——奇妙的化学来说,如何在本节课将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提到更高,教师教学的精心构思那是必须的。在讲解过程中要生动形象,但不要平铺直叙。要结合课本中的一些事例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以课本中的“黑乎乎的石油是怎样变成绚丽多彩的化工制品;不起眼的沙子如何变成晶莹透明的玻璃”为例让学生心理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他们继续探索未知世界,继续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

化学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实验结束,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表扬鼓励好的同学。事实证明,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也不强,但是他们喜欢化学实验,而且也爱动手。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

(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我将近一年的教学中观擦,如果我每堂课都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课堂会死气沉沉,学生学习兴趣不明显,积极性也就不高。而用不同的化学教学方法

来看呢,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很好。

(四)、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总之,在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二、提高教学科学性(一) 优化课堂教学

1.充分相信学生,优化学生综合能力

①保证学生看书的机会。课堂上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静心地阅读化学教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新知识的理解与解题方法、规律的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化学新知识的能力。

②保证学生动脑的机会。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尽量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时,教师不应指责,不忙裁决,可适当启发和让学生再思考,使解题思路真正从学生头脑中产生出来。

③保证学生动手的机会。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中要创设更多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经验的获得,信息的反馈。

④保证学生动口的机会。认知过程是个体探索与群体交流相结合的过程,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讨论、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经历探索的曲折,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交流互动不仅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而且也促进学生情感、道德的发展。

2.充分理解学生,优化师生关系

平等对待学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要求。平等对待学生就要求教师重视自我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不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的“容器”,而应把他们当作有选择性和主动性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独立寻找解决

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够主动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有认知力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情感方面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声言语和无声言语中都蕴含着关心、理解、赏识和期待,都可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言语的恰当使用也可增强师生间的情感磨擦。教师良好的愿望,只有通过恰当的言语表达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并由此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3.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优化生生关系。

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组内互帮互学,组外相互竞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化学竞赛、辩论,这样可以增强探讨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论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愉快教学中达成目标,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4.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从“满堂灌”到提问教学是教学的一大进步,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相当一部分课堂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就整个思维过程看,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或者有人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看起来学生在积极思考回答,实际上被老师“牵了一回牛鼻子”,课堂的主角仍是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一堂课大致分成了六个环节,即:揭示目标、指导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引导更正,指导运用和当堂训练。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能更好地减轻学生过分的作业负担,使每一个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有收获。并且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二)提高作业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课后常常辅以一定量的作业。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也能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状况。通过作业及反映的问题,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因此,在处理作业方面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1、精心编选

在布置作业时,要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考纲的要求精心编选,适时适量布置。对于同一班级的学生,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业水平,设计不同等次的作业,尽量照顾大多数学生。这样既保证了合格率,也提高了优秀率。

2、认真批改

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作业的重视程度。试想:如果每次作业教师只用一个简单的“查”字或写上某个日子,来应付,学生心里会怎么想?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到他们对作业的热情和效果,而且教师如果不认真批改,又怎么能了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呢?鉴于此,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每次都要认真地批改,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生尽量当面批改。使他明白失误,及时改正。之后还布置类似的题目,做到学习一题而知道一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及时反馈

为了保证作业的有效性,及时的反馈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第一时间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有利于下一环节的学习,因为知识是连贯的,如果不及时反馈,就会使学生的问题越积越多,不利于下一环节的学习。当然反馈的方法有多种,对于大家共同的问题,可以采用课堂讲解,集体订正;对于个别同学的问题,可以采用单独面批解决。尽量做到堂堂清、天天清、段段清。

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得变,我们必须不断研究,与时俱进,结合农村学校具体情况,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阎立泽, 韩庆奎, 于清江, 周勇 主编.化学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2]成云 主编. 心理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第1版.

[3]杨天碧. 对当前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探索[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

02期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

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为高深的学习打基础,为生活的使用作准备,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尽最大努力加深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印迹的深度,提高记忆效果。其二是掌握学生的遗忘规律,帮助学生与遗忘做斗争。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记忆效果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这个实验及这个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

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2、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讲“电解质的电离”时,出示小黑板的图象,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迹深刻。

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示出记忆效果不佳。要帮助学提高记忆效果,就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的概念如: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4、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

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还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玻

二、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记忆的大敌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次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1、组织有效地复习。

(1)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其是对新课扫平道路。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

(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的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

(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如:学生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是一种情绪干扰。为

了排除一些干扰,平时要注意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临场指导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根据对遗忘规律的研究,已经贮存的知识信息、若不反复运用,强化信息的痕迹,将会自动丧失而使得到的知识流失。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地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如有代表性让学生做些上节、上章以至上册的习题,增加一定数量的综合题,可多次刺激,强化记忆,减少遗忘。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关 键 词:高效课堂 自主探究 幽默

内容提要: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高效课堂的构建,而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与高效课堂背道而驰的做法。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采取一切措施促进学生真正地参与自主探究。再者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教学风格,促进化学高效课堂构建。 当前的素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倡导着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初中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所以素质教育的实施向当前课堂的高效性提出了挑战。在此前提下我市的化学教学改革推出了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三、五、五教学策略。策略中提出了人文课堂、开放课堂、自主课堂的构建。本人认为无论是何种课堂都必须以高效作为前提。所以如何利用好当前的教学策略使化学课堂高效的运转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的重中之重。

一、 前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纯粹的填鸭式讲解为主线的“机械教学”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洋思教学法”“杜郎口 1035 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给我们化学课堂改革充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在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纷至沓来之时新的问题也应运而生。

1、自由代替自主的假探究课堂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实验、合作等环节来实现问题的解决。但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得让学生进行探究,更不是说教师将问题提出后就让学生“放羊式”的乱探究。如果这样就会使得课堂陷入到一种混乱的状态之中,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探究的问题要用在必要的环节和必要的知识点上。 其 而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主导”的地位绝对不能动摇。否则,不顾问题的难易,不管学生的实际,一味机械地套用探究模式,只会使课堂僵化而低效。

2、包装华丽的花课堂 华丽的外包装很容易使人迷惑。但是在华丽的外部包装之下暴露出来的却是教学过程中对问题解决的苍白无力。特别是现在的某些观摩课、公开课,教师往往在华丽的包装上下大力气。可谓是各种教学手段齐上阵,搞得课堂“热热闹闹”。但真正这节课下来,学生却学不到什么东西。曾经听过某位老师的公开课,仅对金刚石、石墨、碳60 三者物理性质的探究就用了讨论、提问、板演、视频展示、模型展示等方法。课堂反应可谓“热闹”。因为前面的教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说以后来有关“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只能是点到为止、草草收兵。这样的课堂有什么高效可言。华丽的包装只能使课堂效果适得其反。我们不反对好的教学手段,但一定要用在恰当的时候。 那么如何构建化学高效课堂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几点浅薄的建议。

二、全力打造探究问题,促进学生真正探究 所谓探究活动的先决问题,就是让学生探究什么。不是每个问题都值得学生花大力气探究,设计问题要有价值,必须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

1、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问题 设计出的问题要有开放性、矛盾性和辩证性。只有这样的问题,学生才有意识、有兴趣地去进行小组内的合作,进行探究。例如,在碳与氧气发生反应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煤球炉上的风门有什么作用?风门开、关的时候,炉内会发生什么反应?因为学生对煤球炉非常熟悉,所以对照课本上的知识完全可以将碳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探究好。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很多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此问题后提出:根据日常经验,关闭风门后炉内火焰呈现蓝色,这是否是碳的不完全燃烧时的现象。针对学生如此高的探究欲望,我因势利导,提出了另外一个探究问题:蓝色火焰的产生可能

会是哪些物质间反应产生的?而此时的问题是集辩证性与矛盾性于一身的。很多的学习小组都总结出了非常多的答案:c 的不完全燃烧、co 的燃烧、c 与 co 的反应、c 与 co2 的反应等等。但此时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以他们现在的知识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所以我把这个问题放到课下让学生探究,但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去引导。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2、分层次递进式的探究方式让学生全员高效 素质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里的学生指的是全体学生。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说话相呼应,就要例我自己 ”化学课堂要想取得高效,就必须得分层次递进合上这根弦的调门。式的进行全员参与的探究。不同的学生思维想象高低不同,过高过低的思维起点,都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要想抓住学生思维的起点就必须分层次递进式的设计探究问题及习题。而在探究和解题的过程中,要做到学生问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最终使整个课堂高效而有序地进行下去。例如,复分解反应的教学。由于学生对酸、碱、盐及其物质的化学式掌握的不准、不牢,所以导致了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得不好,所以,我就把握住了学生思维的这个起点,先在第一个层面上做文章,先设计了如下的探究问题:给出每个小组常见的元素和原子团,然后,根据他们的化合价进行化学式的书写比赛。这样在紧张和兴奋之余,加深了对常见物质化学式的印象。因为这一层面上的内容是所有学生都能突破的。在此基础上再进入下一个层面,设计一些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的探究性的实验让小组在实验室中进行合作,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验中体会到攻坚难点的快乐。虽然这一层次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小组中有能力的同学得带动下,所有的学生都将这一难题突破,实现了在化学教学中的递进式发展。 二、巧用幽默来催化,促进课堂高效高能 ,而幽默则是催生学生兴趣的高效催化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 45 分钟的时间内,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到底能产生多少知识,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其关键还是课堂高效催化剂——幽默的运用。 ,我虽不是教育家,但是近十年的教学经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验使我意识到,用幽默来点辍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在快乐中成长。 1、幽默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高效与否,其关键的一点在于你是否在课的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以最快的姿态进入到学习中。而幽默的导入就恰恰给了学生这样的一个姿态。例如,在金刚石石墨、c60 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 “金刚石与石墨两人之间闹了矛盾,这一天金刚石与石墨又相遇了。高贵的金刚石将平凡而普通的石墨痛扁了一顿,石墨遭受了如此重创,伤心非常,他对着金刚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我问同学:同学们石大声的说道: 。其实在这个幽默的小故事中还包含着另说石墨说的有没有道理?”外一个知识点,那就是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就是我所说的“同根生”。在一片爽朗的笑声中,解决了这一节课的第一个问题。同学们的热情也由此而高涨,后面的各种活动也由此而拉开了序幕。 2、幽默突难攻坚,促进高效发展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中的知识,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是学生非常难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就是对一些抽象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在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改变一下教学的策略,用一点幽默的方式,利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比喻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例如: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这个概念对大多数的同学来说,都显得难以理解,教学中我这样打了一个比方:1 粒大米的质量与 8 粒小米的质量相当,1 粒黄豆的质量与 20 粒小米的质量相当,而一粒花生米的质量与 50 粒小米的质量相当,那么我们就用 8、20、50 三个数值来表示这三种粮食的相对质量。在这里我将十二分之一的碳原子比作了一粒小米,而三种粮食颗粒就表示了其它的三个原子。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之后,同学们就不用再冥思苦想那些,微观的难以想象的原子了。再者,元素的概念也很难理解,我就把氧元素比作面粉,面粉能做出馒头,与肉馅一起能包水饺,放上油盐能烙油饼。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上 o2、h2o、kmno4

三个化学式。学生在开怀大笑之余,很轻松的就领会了,元素自己能形成物质,也能与其它元素组成别的物质。 其实幽默的教学风格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只有幽默才能使课堂达到和谐,而真正高效的课堂是必须建立在师生和谐共处的氛围之内的。所以高效的课堂上,一定离不开学生的笑声。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贯穿于化学课堂的内外和始终,要让幽默的教学风格发挥出它最大的催化作用。当然,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厚积博发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每一个化学工作者用毕生的精力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刘智: 《山东教育》 2014年 1、2 月 82 页 《山东教育》之《回归之路》2014 年 1、2 月 4—5 页 2、 、陈为词 《优质课堂》明天出版社 2014 年 7 月 3、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中学有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

庄奕涛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

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后几节的教学, 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 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 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 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

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分钟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 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 不记则思不起”, 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 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我还提醒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 如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实验有红色沉淀物(cu2o) 生成以帮助记忆这个反应。

总之,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反复强调“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的学习方法,并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记忆能力的培养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访问其他精彩范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word该篇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全文共有1998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化学教学论文.doc》
化学教学论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