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融合教学探究范文

(作者:猪猪34210时间:2022-09-15 14:00:0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融合教学探究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学生了解时代之问的重要范本,也是学生立德成人的重要指南。通过有效衔接《读本》与统编政治学科教材,打破学科课堂和德育课堂壁垒,融合“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形成巨大合力,让学生在时代洪流中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关键字:《学生读本》 融合教学高中思政教学探究

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学校,进学生头脑,2021年9月开始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全面实施。在《读本》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察时代之变迁,发时代之先声,这种坚定的政治信仰、理论品格需要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继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读本》(高中)就是我们高中思想政治的必修内容,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同样的,如何运用好《读本》教材,让学生将书本的理论品格内化为自己的三观自然就是我们新时代高中思政课堂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笔者看来,原先思政课堂固有的教学策略必不可少,例如精准的学情分析,严密的教材逻辑梳理,契合的情景创设等,更要突出《读本》的价值意蕴,注重与统编思政课堂、德育课堂、社会实践的融合教学,就是说要通过突破融合课堂,实现同向同行育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进入课堂,进而深刻进入学生的头脑,最后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展现出来,启迪智慧,铸魂育人。

一、学习《读本》(高中)的价值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高中生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和逻辑分析能力,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同时还未完全成熟的自我意识,为了体现出自己特立独行的一面,往往容易受到网络上某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个人享乐主义,精致利己主义会慢慢的腐蚀青少年的稚嫩宝贵的意识,故而在这一阶段急需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少年的头脑。

在此认知基础上,《读本》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观点,学生可以进一步的深化认识,理解我们中国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什么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有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有哪些内容?当然,这还是《读本》学习的第一层,即认知层面。接下来《读本》通过系统性的专题论述让学生掌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理论品格、重大意义。在学生对《读本》意义的探寻中,感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面对百年未见之时代大变局下的政治魄力和使命担当。《读本》展现的是党中央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是党中央勇立时代潮头的政治智慧,是党中央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学生通过阅读《读本》中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语录,感受总书记坚定的政治信仰,朴素的人民情怀,丰富的的文化沉淀。中国有古话言:亲其师,信其道。通过《读本》的教学让更多的青少年折服于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就更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后,《读本》可以成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力抓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的青少年总有一天会承担起属于他们的时代使命。《读本》的更高价值就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情感的熏染,最后帮助青少年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理论思考中坚定政治立场,在阅读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只有培育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和科学认知,才能让其成人成才,才能真正担当起时代的复兴大任,才能让我党、国家、民族的事业后继有人。而也就是《读本》教学的价值底蕴

二、《读本》(高中)“融合教学”策略

《读本》教学有着如此深厚的价值底蕴,就要求了其教学策略不可能单纯的归结于知识的讲解,相反应该更加注重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注重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部明确规定要将《读本》作为必修内容进入课表。按照必修课程的常规操作都是集中某一时间段进行统一教学。集中统一式教学虽然有利于《读本》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但是因为高一政治课时较少,教学任务需要完成统编必修一必修二教材,为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容易陷入“满堂灌”“一言堂”“枯燥无聊”“机械单一”传统思政课的刻板印象。当《读本》教学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灌输的代名词,那么就直接影响笔者前面所论述的《读本》育人价值,也与教育部期望通过《读本》教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初衷相悖。

有没有一种好的方法既不影响学生对《读本》内容的理解把握,也不影响《读本》的育人价值,同时能高效完成《读本》教学任务。因此笔者在《读本》教学过程作了各种尝试。在笔者看来,《读本》教学不能简单当作一门思政课来处理,它是思政课,更是德育课,它传授知识,更引导价值,它在学校思政小课堂,更在社会实践大课堂。这就是笔者所说的融合教学。通过融合教学实践,提高《读本》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课程+活动”的模式,在原有的课程中加入《读本》中的探究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政治智慧,既保持了《读本》的理论高度,又有思政活动课程的实践效度。

在《读本》的融合教学实践中,笔者作了以下尝试,突破原有的课程壁垒,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机衔接,与班团德育课有效融合,与社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同行同向,铸魂育人。

1、《读本》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的有机衔接

《读本》专题性的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统编版的各个模块的内容中都有机融合了习近平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者只是展现方式的不同,底层逻辑和教学目的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教学内容和探究活动都具有交叉互补性,可以相互印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找到两者的衔接点,进行有机、灵活的融合教学,相互补充,促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把握。

例如《读本》第一讲《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统编教材必修一第四课的内容相一致,第三讲第四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内容一致,《读本》论述中国大国外交的观点又可以与选择性必修1第五课《中国的外交》相衔接,这样的共通点可以找到很多,在此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

要使《读本》和统编教材深度融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就要对《读本》和统编教材的“衔接点”做统一梳理,然后找到两者共通的底层逻辑,用这层逻辑来架构课程内容,切忌简单的对照重复。例如,在讲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课中,为了更好帮助学生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和意义,就可以讲《读本》中的第八讲《和平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为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当今中国进入新时代,同时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这样的背景下,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依旧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设一带一路,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过程中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就是《读本》中所言的中国的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两者存在有机的连接点,可以相互印证相辅相成。

另外《读本》的内容可以为我们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文献资料、拓展资源。例如《读本》中的习语,可以作为思政课本的补充,让学生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金句”中领悟原理,进而更好的深化对《读本》和统编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还有每一讲后面的学习思考题起着引发学生思考、提示主要内容和活动建议的作用。在有机的衔接下,教师将这些思考题作为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设问,帮助学生理解统编教材的原理知识,增强课程的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反之亦然。

在此基础上,学校就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统筹安排,将《读本》有机融入统编教材中拓展《读本》学习时间与空间。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相得益彰,实现同向育人。

2、《读本》教学与班团德育课有效融合

笔者在前文中论述了《读本》的价值底蕴,所以单纯与思政课堂融合还不够,为更好发挥《读本》的育人价值,《读本》教学还可以与班团德育课相融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思政课承担着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任,同样班团德育课也是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饿主要阵地,两厢结合可以丰富《读本》教学形式,拓展《读本》教学时空,将《读本》内容不知停留在思政课堂上,能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例如在开展“感受新旧舟山变化,体悟生活美好幸福”的感恩主题班会中,笔者让学生展示舟山新时代发展风貌的照片或者视频,在这些变化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同时反思是谁为舟山的变化做出最大的贡献。让学生认识到党、国家、人民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从未停止奋斗。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的美好向往日益满足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这些《读本》内容的可视化表达,让学生从情感认知上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样的课程实施,将《读本》教学从严肃的思政课堂抽离出来,融入到更加生活化更加情感化的德育课堂中,更多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担当民族复大任的时代新人。

3、《读本》教学与社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实践之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自然注重实践。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目的也是要求他们在正确的三观指导下,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习总书记要求我们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所以《读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解读和认识上,更要落实体现它的实践属性,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一体化建设,让学生用《读本》原理解读现实政策,为社会治理出谋划策,同时也能社会实践经验印证书本理论、原理,加深对其的认同和理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奋斗目标融入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宏伟愿景中。

例如本学期我校高一开展的“探访红色印记,谈谈基层治理”喜迎中共二十大的社会实践活动就能与《读本》教学有机融合。在布置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学习《读本》第二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第五讲《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相关内容。有了这些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有的放矢的明确调查角度,设计调查方案。同时通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街道,就当地的治理搜集资料,展开调查,分析该乡村或者社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建设中的成效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相关解决措施。沉浸式感悟“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在是冷冰冰的书本知识,而是就在我们身边实践着的有血有肉的生活。教师重视《读本》和社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建设,能用真实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阐述真理,贴近现实,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学生在真实的体悟和感受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就符合教育部对青少年展开《读本》教学的初衷。

三、结语

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读本》教学在落实过程中无需拘泥于某一具体时间段。其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密切相关,所以一段时间的教学不足以体现《读本》的育人价值。通过与整个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课、社会实践课程的有融合,可以拓展《读本》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成长、生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那么这个理论就可以入脑入心,进而外化于行。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读本》可以作为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的有力抓手,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层面就将教育部的教育目的狭隘化了,我们需要用更丰富的教学形式发挥出《读本》育人铸魂的价值底蕴。笔者相信,在将《读本》教学和思政教材、班团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一体化建设,开展融合教学后,让学生更加理解、相信、认同、信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日后的生活中坚定不疑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韩庆芳 何国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实践与探索----聚焦高中学段》【J】 《教育视界》2022.3.8

3、李渊博,李学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一体化学习进阶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 2022.3.4

4、张惠珊 张婉莹《用课堂拔节育穗 以理论铸魂育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3月第3期

5、佘荩,铸魂育人 启智增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教学建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11)

6、刘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教学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10月第10期

word该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融合教学探究范文,全文共有534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融合教学探究.do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融合教学探究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