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化劳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范文
劳动励心智,实践促成长
——班本化劳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班主任班主任对班级开展适合本班特色的劳动教育。本文首先阐述了劳动对小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性,然后围绕校情、班情与学情,制定班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通过竞聘上岗,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持续跟进,养成劳动习惯;拓展活动,尽显劳动才能三个方面为着手,拓展班级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最后通过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级促班本化劳动落地生根。
【关键词】班本化劳动教育劳动兴趣 劳动习惯劳动才能 评价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小学低年级的劳动教育要求,提出要‘‘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1然而,在开放的现时代,学生是当今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独生子女”和“留 守儿童”独占“鳌头”。父母 (或监护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受“风景线”的“迷惑”而严重错位——十分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很少关心孩子的综合素质,普遍认为学生年龄太小,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只要把书读好了就行了,不需要做家务。但是,这种观点却严重的误导了孩子的价值观,其带来的结果就是许多小学生不会劳动,不愿劳动,甚至对做劳动有一种抵触情绪。
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使班本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呢?
一、班本化劳动课程的设计
笔者立足学校的“劳动”校本课程体系,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班本课程践行“劳动+育人”的班级建设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1、制定课程目标
本人利用晨会、大课间、午间等碎片化的时间,根据学生每日的劳动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劳动能力的培养、劳动习惯的养成,指向“劳动+育人”班本课程立体育人的目标。我们的班本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习得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技能,形成积极的价值观,树立劳动光荣、崇高、伟大、美丽的观念,能够初步体会创造劳动、协作劳动的重要意义,形成爱劳动、乐奉献、会创造的劳动精神。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制定了一年级的劳动目标是:启蒙劳动意识,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建立为班集体服务的意识,能感知劳动的乐趣。
二、有效实施班本化劳动教育系列活动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方向和目标就是正在生成的未来。为了达成班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我们借助U 型理论设计实施了一系列活动,开启了劳动教育班本化探索。
(一)竞聘上岗,激发劳动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劳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在班级中设置“人人参与”的劳动岗位,采用竞聘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选定,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劳动小岗位竞聘会”拉开了序幕,整个竞聘会经历了“寻岗”“定岗”“竞岗”的过程。
1、寻岗——齐参与
劳动小岗位的设置以“需要+特色”为原则。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班级就是我们的家,每个人都是这个家的主人,都有责任与义务为班服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班级中需要设置哪些劳动服务岗位。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由班干部梳理形成橱柜整理、植物角养护、“快乐书吧”管理等15个班级劳动服务岗位。
2、定岗——促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竞聘热情,笔者带领学生一起思考与讨论小岗位的名称和岗位职责,在征询大家意见后,设立了“环境督査部”“服务管理部”“安全指导部”三个部门,与之对应的每一个劳动小岗位都有了生动形象的名字,如绿化小园丁、护绿志愿者、体温速记员、队刊快递员、信息管理员、桌椅小卫士、课间巡查员等。通过“红领巾”岗位竞聘,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劳动岗位,激发了劳动兴趣,充满获得感和成就感。(见下表)。
一(2)班劳动小岗位
岗位部门 | 岗位名称 | 岗位职责 |
环境 督察 部 | 白板美容师 | 课后及时擦黑板 |
绿化小园丁 | 关心班级植物,定时为植物浇水、护理 | |
桌椅小卫士 | 巡视桌椅摆放情况,将桌椅排列整齐 | |
讲台保洁员 | 课间检查老师讲台物品是否排放整齐,确保讲台干净整洁无杂物 | |
环保小卫士 | 清理教室垃圾,督促同学随手捡垃圾并做好垃圾分类 | |
地面清洁员 | 每节下课检查教室地面有无纸屑等,确保地面整洁 | |
服务 管理 部 | 橱柜督察员 | 将书包等物品摆放整齐检查柜子门是否关闭 |
节粮小干事 | 保持用餐环境整洁,提醒大家落实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 | |
节能小卫士 | 负责关闭日光灯电扇等 | |
礼仪示范员 | 着装整洁,佩戴好红领巾 | |
节水小标兵 | 提醒同学及时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 | |
安全 指导 部 | 游戏指导员 | 课间带领同学文明游戏 |
走廊安检员 | 课间巡视是否存在走廊奔跑情况,进行友情提示 | |
空气清洁员 | 开窗通风,保持教室空气清新 | |
图书管理员 | 整理班级图书角,做好出借归还记录 |
3、竞岗——得岗位
通过前期“寻岗”与“定岗”工作的筹备,最后进入最激动人心的“竞岗”环节,根据班级实际需求,每个岗位设置相应的竞聘人数。举行“劳动小岗位竞聘会”之前,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选岗”时间。学生根据岗位职责,结合自身的特长与爱好等,可以选择申请1-2个小岗位,并准备好竞聘演说。
学生通过参与这场隆重而具有满满仪式感的“班级劳动小岗位竞聘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劳动小岗位,激发了劳动兴趣,树立了主人翁意识,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氛围。
4、任岗——亮身份
竞聘结束后,笔者根据孩子们的表现,通过班级学生的选拔投票最终产生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并颁发相对应的聘书,学生们亮出自己在班级的身份和名片。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以满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实现了从班务管理“旁观者—参与者—管理者”的三级转变,在工作中增强了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意识,初步养成了热爱劳动的态度,营造了“劳动最光荣”的班级氛围。
通过召开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意识到:我是班级小主人,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管理班级,为班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寻岗—设岗—聘岗—认岗”的方式确定出18个对班级比较重要的岗位。从而使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使命和价值,更激发他们去劳动并且享受劳动中的快乐。
(二)持续跟进,养成劳动习惯
让孩子形成劳动习惯一朝一夕无法形成,劳动品质需要一点一滴去提升,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助力,营造绿色的教育生态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设计班本化“劳动清单”
在学校,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己的职责完成相应的劳动工作,但是回家不坚持也是于事无补,这需要家校合力,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促成孩子达成劳动教育的目标。根据前期调查,科任老师和家长对照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等一起设计了1张具有班级特色的21 天“劳动教育清单”,涉及家务劳动、生活自理、植物种植、动物饲养、工艺品制作、志愿服务等方面,每天自主选择劳动项目,不仅锻炼了能力,还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把“做家务”作为一项有意义的家庭作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与父母的感情。做家务可以与父母多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给父母烧一餐饭,洗一次衣服,为亲情升温的同时,还能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的良好习惯。
2、适时亮相,给予鼓励
随着信息化工具的出现,班主任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平台,传递对学生的意见,比如QQ、微信、公众号……笔者通常把表扬信发到班级 QQ 或者微信中, 如果孩子在校劳动态度端正、劳动技能好的同学我都会在班级群里进行公开鼓励,让父母了解孩子在校劳动的动态。例如,我们班张芯觅同学系鞋带不仅快速方法得当,系好的鞋带不易散掉而且比较整洁。金崇淳同学整理的抽屉特别整齐,并且能够一直保持整洁。于是,我会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孩子们劳动成果进行展示!这可让全校老师,家长们看到,是对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支持和肯定。我们还可以整合音频、视频等各种元素让推送的公众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公众号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劳动的成就感价值感,可以激励孩子们参与劳动,同时也给社会传播一种正能量。
(三) 拓展活动,尽显劳动才能
为了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体 验劳动的价值,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事情学着做的劳动意识,班主任要结合教学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或主题班会,提高学生从事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比如笔者往往会通过以下方式开展班会:
1、开展“争当家务小能手”“谁有一双巧手”、”“劳动光荣的小红花”、“爱劳动的好孩子”等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2、通过开展“我是小厨神”比赛,提高学生做家务的兴趣和积极性。
3、通过现场PK,进一步展示学生较高的劳动技能。
4、通过采访学生,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劳动的辛劳,学会感恩。
5、利用PPT展示学生自己在家做家务劳动的情景,请学生交流自己劳动的心得,并且鼓励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开展丰富多彩的的家务活动的班会课,孩子们知道劳动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妙趣横生,不知不觉提高了他们劳动的兴趣。同时也使同学们提高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感受到家长的付出,收获了成长的快乐。另外,学习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感受亲情的温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长辈、自立自强的品质。
三、等级评价,凸显劳动成效
威廉·詹姆斯说:“形成或改变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为此,我们进行家校协同,21 天“劳动争章”评价,基于劳动活动开展综合性评价,设计分级评价指标。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维度开展阶段评价;从劳动观念的不断转变到树立、劳动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养成形成、劳动精神的培养四个方面一体评价。并结合学校“劳动少年”评选活动,为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劳动少年”荣誉证书。
根据劳动课程的特点,本人还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考级评价达成老动教育的目标。
1、过程性评价:活动的评价主要是劳动过程形成性评价。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评价,如他们在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劳动思维、劳动创新及劳动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考核,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课程学习的快乐。依据过程性评价中的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学习为主,结果为辅,但最终的等级要把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劳动思维、劳动创新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予以星级评价。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以“粗放”评价为基本原则,兼顾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星级考核为总结评价,考核分为五个档次:一星级新手,二星级好手,三星级巧手,四星级能手,五星级高手。具体星级标准如下:
劳动项目 |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
整理抽屉 | 喜欢劳动,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均可获得一 星级新手资格。 |
整理书包 | 一星级能在劳动过程中习得劳动知识,掌握整理书包技能,即可 升级为二星级好手。 |
洗袜子 | 一星级新手能在劳动过程中习得洗袜子知识,掌握洗袜子技巧,并和组员一起合作完成小组的劳动,可以跳级为三星级帮手。 |
系鞋带 | 三星级帮手。在劳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系好鞋带习惯和劳动品质,在系鞋带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劳动,每经全体同学评定审核通过,可以成为四星级能手。 |
四、成效与思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通过问卷调査、个别访谈与座谈等方式了解了班级劳动教育实施成效,结果显示: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90%的学生每天参加班级劳动服务,85%的学生每天能够在父母的帮助下从事家务劳动。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看!他们拿起扫帚,扫得有模有样;瞧!他们一手一根鞋带,灵活自如;看!这一个个笔筒,独一无二;瞧!这一双双干净的运动鞋上闪烁的都是劳动的汗水。一名班级岗位小能手自豪地说道:“通过班级环保小干士小岗位的锻炼,我已成为垃圾分类小能手,教室和家里的垃圾每天都在我的监督下实现了正确分类。
综上所述,培养孩子做家务,幸福的不只是家长们,也幸福我们老师们。劳动励心智,实践促成长。实施班本化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借助劳动教育融通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实现“五育”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现动手、劳作的乐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叠加效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班将在劳动教育的路上继续摸索,继续前进,创设出具有特色的班本劳动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白彦君.《探索篇 课题荟萃》 [J]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20
2、王涛.《浙江省教育学院学报》 [D]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建议,2018(19)
3、李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A]劳动教育成就学生,2015(9):21-22
4、郑孝梅.《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A]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2020(11):111-112
5、沈慧芳.《新课程研究》 [J]以“家班共育”形式开展线上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1:31
6、汤静静.《德育工作案例》[J]班本化活动设计劳动教育的实施,2021(5B):7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