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热门21篇)范文

(作者:wxlwdf时间:2023-07-10 15:03:03)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21篇《行政管理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行政管理论文》相关的范文。

行政管理论文(热门21篇)

篇1:行政管理论文

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浅析

摘要:兽医是应用科学方法预防诊治动物疾病的医生,其对我国动物疾病的健康生长有重要的作用。

搞好兽医工作不仅能够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后盾,还能提高我国农业与国民经济水平。

现今我国兽医行政管理体制存在较多问题,未形成健全的兽医行政管理体制。

文中先对兽医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概述,分析现行兽医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再对如何进行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建议措施,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畜牧业

兽医担任着控制动物疾病、预防人畜共患疾病、保障动物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职责,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兽医工作隶属于公共卫生工作,过去人畜共患病如狂犬病的发病率较高,兽医工作者在控制这些疾病中作出过重大贡献。

如今,我国兽医行政管理体制难以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这对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加强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必要性。

1兽医行政管理体制

所谓兽医行政管理体制,即是动物疾病防疫工作的最高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模式、人才队伍、管理疾病以及法律体系。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兽医行政管理体制,但却有共通之处。

国家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是否科学健全,关乎着该国畜牧业持续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

国际公认的具有高效性与实践性的兽医制度为官方兽医制度,这是《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确定的兽医行政管理制度,它具有垂直管理与普遍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还有执业兽医制度,执业兽医就是通过执业兽医考试并取得资格证、得到国家许可的兽医人员,他们不仅从事动物防疫与诊疗工作,还会担任动物保健与美容工作。

官方兽医制度与职业兽医制度共同为国家兽医行政管理与公共卫生作出贡献[1]。

2我国现行兽医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机构设置不健全

部分地区动物卫生由多部门管理、分散承担,存在职责不清且重叠、管理效率不高的实际问题,导致资源严重浪费。

2.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薄弱,各乡镇配备的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水平较低,大部分基层兽医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人才供给不足,用人机制与竞争机制显著不足,年龄断层非常厉害且被认可度较低;政府对基层兽医工作缺少关注与重视;兽医工作人员社会地位较低。

2.3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

我国现行动物检疫防疫与动物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某些环节存在空白,很容易被不法分子为赢得私利而钻法律空子,不利于动物食品安全的发展。

虽然我国颁布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异很大。

2.4政府部门对兽医工作缺少财政支持

我国中央政府与国家赔偿制度缺少足够支持,一旦有重大疫情,基层兽医无论是技术、机械还是人力与资金都很不足,无法达到扑灭疫情的目的。

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兽医专业实验室,兽医行政体制与技术水平难以满足企业化、规模化的畜牧业。

3我国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议措施

3.1要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我国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强宏观调控。

改进市场监管并重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政府要建立健全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明确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主要责任,建立体制机制并落实监管责任。

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要为下级机构负责,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与监督。

政府要提高兽医技术水平并健全各级兽医支持体系,增加国家兽医实验室建设力度,对地方实验室统筹规划。

3.2加强基层兽医人才培养

要加强兽医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人力资源储备提供保障。

要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研力度、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从培养临床兽医技术人才来看,学校要建立兽医实验室、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家要给予足够的硬件与软件支持。

政府要增加对兽医工作的经费投入,不仅保障财政支持,还能增加青年人才投身兽医行业的积极性。

3.3推行执业兽医制度

兽医管理部门必须推行官方兽医制度,普及执业制度。

根据国家规定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兽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要经过资格认证或者政府任命等程序,对于进入兽医队伍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与考核。

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可效仿美国等国家的做法,通过相关法律,将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联系起来,让他们联系起来共同工作。

4总结

农业是国家经济之根本,畜牧业是农业之重要内容,兽医师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我国必须加强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加强基层兽医建设、培养合格兽医人才;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健全兽医管理与法律制度,增加兽医工作经费,为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以及人畜健康带来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佚名.我国将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6,129(3):63.

[2]黄朝雄,刘期华,姚运莲.金堂县的两次兽医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动物检疫,2014(3):24-27.

[3]侯波,程媛.乌鲁木齐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J].兽医导刊,2010(9):18-20.

[4]高丽欣.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策略[J].山西农经,2014(5):57,62.

篇2:行政管理论文

浅谈企业行政管理不良作风改进

摘要: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行政管理是其中枢神经系统,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是基于总经理的领导下,由行政部门进行分工负责进行实施和操作,对企业各个部门和机构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

企业行政管理担负着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推动企业的技术、生产、经营以及财务等业务的发展,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结合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和特点,对其存在的不良作风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不良作风

一、行政管理的功能与特点

1.行政管理的功能作用

首先,在企业发展中,行政管理具有服务和保障的作用,通过管理职能强化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树立与时俱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把企业打造成学习型运行模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当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行政管理应有序的做出应对处理,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

在企业运行中,不可避免的要与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工作项目的顺利执行;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借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机会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然后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为企业员工解决思想问题和现实困难,促进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经过快速的发展,基于新形势下,企业发展也面临着改革;企业行政管理能够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企业行政管理中,要根据我国相关的政策法规,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引导企业发展方向,使企业发展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行政管理的特点

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权威性、及时性和纵向性的特点。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进行是基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上级权威,如果上级行政机构没有一定的权力的和威望,就难以下达命令和指标等。

而且,行政管理在企业中是否有效取决于下级职工是否服从指令、上级权利是否具有威慑力等因素,所以说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篇3:行政管理论文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台湾高校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行政人员管理及继续教育等方面都有优势和特色,台湾地区与大陆在文化上一脉相传,加强两岸高校的相互交流,曾经两岸高校的相互了解,对大陆高校学习台湾高校治学办校积累的优秀经验,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台湾高校;行政管理;调研报告

浙江大学党委组织部、党校组织了“浙江大学高校行政事务专题考察团”赴台湾考察调研,就高校行政管理事务专题向台湾兄弟高校学习取经。

考察团一行15人,由来自学校机关各部门、基层院系和附属医院的行政人员组成。

考察团走访了岛内的成功大学、东海大学、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大学和文化大学6所高校,以及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座谈、参观等形式,围绕高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行政人员管理以及继续教育等主题与兄弟高校同仁开展了学习和交流。

考察团还重点参观了各高校的校史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台湾地区高校浓厚的文化氛围、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教职员工真诚、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让考察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产、学、研”深度结合,教学平台宽广

与企业紧密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教学平台,是台湾高校的很有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考察的多数高校均结合自身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学科特点和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例如,在访问成功大学的行程中,恰逢成功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兰花研究中心与兰花生技产学联盟主办的“兰与禅生活”展览,不管是其展出的精品蝴蝶兰、兰科养生产品、书法作品等有形展品,还是会场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展会文化底蕴营造等无形观感,均体现出学校“产、学、研”深度结合,全方位教学培养学生的丰硕办学成果。

二、全面推行“博雅”教育,塑造健康丰富的人生

博雅教育是在台湾大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

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

台湾系统的现代博雅教育开始于台湾大学,考察团所访问的东海大学推行的博雅书院很有特色。

例如,东海大学博雅教育课程分为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时事、社会分析及道德推理、科学与科技、外国文化与语言五个大类,博雅书院还定期举办“博雅夜谈”,通过多种基本知识、技能和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丰富的人生。

三、组织架构精简,重视建章立制

台湾高校组织架构精简,在管理上注重科学化、程序化、信息化,不论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既平稳运行又竞争向上的运行机制。

例如,台湾大学进修推广部总共4个部门12个工作人员,以平衡计分卡为基本管理工具,通过绩效考核、业务电脑化、工作简化、机制创新等途径,使其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四、教职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卓越

台湾高校教职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卓越。

他们有思想,有能力,知识面宽、素质高,责任心强,做事务实,以学校利益为重,处处体现了为学校着想的主人翁意识。

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做事情都会做认真充分的准备,追求卓越。

例如,考察团在清华大学校园参观期间,无意间进入一个艺术展览馆,虽然离开馆时间还相差两个小时,工作人员在不知道考察团是浙江大学来访客人的前提下,依然认真准备,热情接待,像正常开放时一样逐一介绍每一件展品,

还开玩笑的把考察团的突然到访称作是一次上级的突击检查,给全体团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短短6天在台湾的学习交流考察已经结束,在台湾的交流学习,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自身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的提升。

浙江大学虽然在办学规模、硬件设施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与台湾兄弟高校相比,很多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

全校教职员工更要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将台湾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用于工作中去,为学校世界一流发展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4:行政管理论文

试谈热电公司行政管理效能提升

一、前言

行政管理效能主要是指工作人员为了实现行政日标,在实现其行政管理日标的过程中所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的绩效,是功能、效率、效果、效益四大因素综合的有机统一体。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针对于此,企业必须要注重行政管理效能,这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热电公司行政管理效能提升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了当下热电公司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热电公司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

二、当下热电公司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日前来看,我国热电公司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为集中的体现在于“先天不足――行政管理基础不牢”和“成长的烦恼――不适应公司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要求”。这种问题的具体表现在于公司召开内部行政会议时,与会人员对于会上所阐述的发展观念以及公司相关问题并不关注,参会的日的大多数是被迫参加,无法真正参加到行政管理当中去。外部会议,部门安排的参会人员不当,无法真正的传达会议精神。除此之外,部分部门对上级部门工作汇报不及时,缺乏相应沟通;机关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效果不佳。之所以造成这些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则是热电公司并没有树立行政管理效能理念,无法让行政管理工作具有高效率。

三、热电公司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意义

热电公司加强行政管理效能建设,可以以最小的行政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实现公司效益的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活动所产生的行政成本,行政成本来源于公司生产运营创造的经济效益,所以说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热电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产出。除此之外,行政管理效能提升,对于实现廉洁、勤政、务实、高校日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热电公司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有效措施

第一,要先树立行政管理效能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树立行政管理效能意识,是开展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关键和先决条件。热电公司只有先树立行政管理效能意识,认识到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将注意力投入到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建设上面。

第二,转变行政管理工作部门的“机关作风”。在热电公司行政部门都流传这样一句话“机关部门都很忙”,但“很忙”的情况下,依旧工作效率低下,效果不佳。通过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机关工作作风不好,这对于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阻碍。因此,转变机关作风,增强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协作精神,对于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行政管理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执行力,对于公司、上级交代的任务要尽快执行。除此之外,行政管理部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将公司决定或有关会议传达的精神传递到“群众”当中,共同促进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

第三,提高行政效率。开展行政管理效能建设,其最终的结果必须体现在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效率和综合效果提升上面,这是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最终结果,也是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核心意义。行政管理部门要提升办事效率,建设快捷、安全、优质的行政服务平台。同时,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化,实现信息化管理,发挥资源的集约效益。

第四,以制度为保障。完善制度建设,是实现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关键,以制度保证行政管理效能提升,这是公司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必要措施。以制度保障行政管理效能提升,能够让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深化责任意识,促进刑侦管理效能意识的落实。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失职追究制度、否定报备制度,能够更好的明确责任意识,严肃工作纪律。

第五,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素质。行政管理队伍素质是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关键,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对于行政管理效能提升意义重大,所以加强行政管理队伍素质建设,将是实现行政管理效能的重中之重。为此,热电公司要大力营造有利于优秀行政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并开展十部竞聘、公开选拔等行政管理人才的招聘工作。同时大力构建学习型机关,加强行政管理人员交流学习,促进工作能力提升。

五、结束语

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对于我国热电公司未来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切实注重行政管理效能提升,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目前热电公司行政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功能、效率、效果、效益的有机结合,为热电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同时,加强公司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

篇5:行政管理论文

探究行政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摘要:激励机制指的是在组织系统当中,激励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各种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

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想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需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的需求。

本文就对当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

一、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管理模式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经营管理方面依旧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并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这样就很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具体来讲,行政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激励措施并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前很多单位和部门在实行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职工的具体需求深入分析,而是一刀切式的对所有人采取同样的激励措施,这样对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会起到一定的调动作用,但是对于大多数职工来讲适得其反。

这种没有根据具体情况而实行的激励机制,会影响到事业的良性发展。

其次,单位内员工的报酬并未真正拉开。

目前,我国大多数单位的工资制度都是采用分级制的形式,这种体制并没有将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拉开。

领导岗位的工作比普通职工复杂程度多,并且承担的风险也大,但是在工资报酬方面反应的差距并不大,这样就是的很多单位的领导缺乏工作的积极性,而是想方设法谋求灰色收入。

专业技术人员在不科学的激励机制下,也会降低工作的热情,这些都是单位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奖励评估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在行政管理中,评估体系是激励机制的基础,有了科学的评估机制才能够有针对的进行激励,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激励效果。

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激励制度需要和评估体系完美的结合,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激励机制构建的具体措施

行政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上文中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下面本文就提出几点激励机制构建的具体措施。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激励机制中的重要内容,要想更好的实现奖惩机制的效果,就需要建立起明确的奖惩制度。

具体来讲,要实现奖惩制度必须要遵循两个重要的原则,即单位实施奖惩的内容必须要符合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并且要对员工有较高的价值,得到员工的认同,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其受到的奖惩和工作绩效相联系,

这样员工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就会降低错误的发生几率,进而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对于行政管理工作来讲,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中的奖惩制度需要以奖励为主,将惩罚作为辅助工具或者是保障工具,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奖励制度来讲,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好奖励的目的和结构,根据职工的实际情况和单位经营发展的状态制定科学的奖励策略,同时还需要调查并决定基准的植物奖酬,确定奖酬的等级。

其次,实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结合。

物质激励在行政管理中是最为有效的激励方式,也是最为直接的激励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收入分配机制的科学与否是决定物质激励成败的关键。

为此,需要改变当前单位内员工薪酬差距较小的现状,根据实际情况和员工的等级建立起科学的薪酬机制,并配合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严格考核流程的管理,并将考核的结果纳入到员工的工资收入中,实现全员同工同酬,真正的做到按劳分配,这样能够更好的利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精神激励则可以通过文化的力量体现出来。

文化是事业发展的灵魂,优秀的文化是一双无形的手,推动者事业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且激励着员工不懈的`努力奋斗。

良好的精神激励举措能够使员工形成积极的价值观,进一步推动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此说行政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设,一定要实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最后,激励机制的建设要充分让员工积极参与其中。

在激励机制建设的过程中,让员工充分的参与,能够使其感受到企业主人公的地位,这样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使其能够对遇到的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寻找更加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参与的过程中,员工集思广益,能够产生出有利于事业发展创新性思想,进而确保决策的正确执行。

同时,员工的参与使得普通员工能够和上级领导直接接触,增强了员工的被重视和被信任的感觉,进而自身形成了对于管理模式更高的认同感,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这样就发挥了激励机制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的突出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真正的做到以员工为核心,从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

在选人用人机制上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要满足事业未来的发展战略需求。

在育人和活才机制上,需要有利于人才的循序发展,根据人才培养政策和相关原则,结合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并重点注重高层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其凝聚和带头作用,更好的推动事业发展进步。

三、结束语

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而要想留住人才,并充分的发挥人才的作用,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满足人才的需求,激励机制是较为可行的方式。

本文以此为中心,对行政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更好的推动事业的向前发展。

篇6: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一:谈行政管理视角下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培养高质量人才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心。

以行政管理为视角,研究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目的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并使该监控体系能够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中发挥全方位的作用。

关键词:本科教育;行政管理;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培养高质量人才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目标。

为此,各国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采用了不同评估体系。

对比国外各种评估体系,国内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同样具有一定的质量监控标准进行约束。

所谓质量监控,即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为确保教学活动管理与控制等目的而进行搜集教学材料所需的各类信息。

二级学院作为高校教学直接执行部门与管理单位,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工作将永远是其教学的工作核心。

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管理单位及教学秘书、教学院长、教务处管理人员等执行主体具有一定的权责。

他们的职责在于各自所承担的系列工作范围和负责范围内履行各自的职能或完成工作使命。

他们的权限在于保证所行使的职责能够有效履行。

本文研究的目标:以行政管理为视角[1],建立健全行政视角下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使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一个动态的、可操作的、可控制的管理流程,并通过整合各类本科教学资源、协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构成一个在本科教学质量体系上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以此达到高校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和全要素的监督评价和指导。

一、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呈现特点

目前,国内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为:受教育群体对教育的需求以及在特定标准的监测与管控过程。

在监测与管控过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呈现出多元的、自发的、奇异的、变化的等特点。

(一)质量监控行为主体的多元特性

根据不同利益受众和不同价值诉求群体,高等教育质量监控行为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性。

质量监控行为主体[2]主要体现在国家、高校及直属部门、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教师学生等各方利益代表。

以国家主体为利益需要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应满足国家诉求,所有教育行为应符合国家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所有教育产出成果应体现出国家对高校要求的终极人才培养目标。

以学校、国家专门教学质量管理部门为代表的利益监控主体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以满足维护高校及教育部自身形象为需要。

以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为利益需要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是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直接为用人单位所接纳。

以教师学生为利益需要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应为此类受众群体提供反馈、考核及提升等制度,并且使此类群体能够从高校质量监控行为中直接获益。

(二)质量监控行为方式的自发特性

与教育部、省级教育厅等组织各类评估不同的是,各高校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完全是自主地进行质量管理。

原因在于:教育部、省级教育厅等组织的各类评估中对高校质量监控存在着强制性监控管理。

而高校自身着眼人才高质量产出为意愿的监控:完全是一种对质量严控的、多维的、主动的生态监控体系,这样的监控能够为高校本科专业带来长久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质量监控行为方法的特异特性

由于高等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已任,受国家权力主体的影响、社会环境的推进,不可避免地引入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型。

当然,由于高校质量监控行为中的质量评估常以检查、审核、评价等方式进行衡量,这些模式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天壤之别。

对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他们对于质量管理包含质量信息管理、质量审核、产品质量档案及原始记录过程,这些过程都以保证产品质量能符合用户要求的企事业产品保证体系,从而达到追求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目的。

如果单纯地运用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质量管理模式,有违高校不以利益为目的的人才产品输出模式。

同时,由于高校质量监控过程中,常以评估和评价等方式进行。

可以肯定的是: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管理模式不能直接应用高校质量监控,高校也不能单纯应用自身评估评价体系作为质量监控裁量。

因此,只有将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质量管理模式与高校自身的评估评价体系有机结合,才会使高校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最终以达到高质量人才产品高效输出的目标。

(四)质量监控行为过程的变化特性

目前,国内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监控的过程基本以国家层面进行监控,通过教育部、省级教育厅为主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群体对教育产出的利益需要逐渐不一致。

高校质量监控行为过程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它不再是单一的国家层面监管,更多的是通过高校、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政府联手实施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监控,甚至学生也因对学校、社会、政府等三方利益牵制而全面参与了质量监控。

这些质量行为过程的变化,将带给学生对质量保障直接体验,促使大众化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3]管理者给予相应的分层设计,进而促使质量保障体系不同的价值诉求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

总的来说,随着监控流程与环节的变动,监控主客体角色关系进行了转换,高校质量监控内部属性行为过程也悄然转变。

二、行政管理视角下完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监控探索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在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探索过程中,努力把握“目标—评价-反馈—改进”的运行机制,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4],使每项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监督”“有评价”和“有改进”,形成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和螺旋上升环境。

(一)构建完善的质量监控网络

高校教育教学完善的质量监控网络需要根据教学工作特点和专业特点,形成相关的教学质量标准,以规范高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同时,完善的质量监控网络需要健全的质量保障组织加以支撑,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主要包含:成立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强有力的后盾,以教学工作委员会作为监督,以教学督导作为监测,以各院系教研室单位作为直接观测,各部门各小组协同动态监管。

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网络需要质量保障制度,在教学计划执行的全过程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听课制度保证教师的教学过程得到有效的监管,以此扼住部分教师对教学不负责态度;聘请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形成各级教学督导机制,

通过老教师的教学督导,查找问题并给予教学工作改进意见,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以此帮扶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能手;从学风方面,加强学生参与质量监控过程,以此建立部分基础课程的教考分离制度,使质量监控过程成为学生在高校最大的受益者。

优质的人才培养取决于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方向,而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取决于专业负责人学识的高度、见识的广度、治学的大度等,因此建立起专业负责人的遴选及保障制度,有助于强化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和领导力量;规范的教学资料收集、

及时的有关教学资料整理,能够有效地分析当学期在教学管理过程存在的不足。

因此,必须建立完整的教学资料收集与归档制度。

(二)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价机制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贯穿质量监控的全过程,高校及下属二级学院的质量保障制度和质量标准,应持续不断改进和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5]建立健全质量评价机制,出发点在于高校全员师生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使良好的质量评价机制成为促使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一把利剑。

但建立健全质量评价机制,应在本科教学管理体系中有深入,在规章制度中有突破,在教学工作中有精细化,在教师教学水平中有跨越,在学生管理中有创新的全方位立体式总布局。

建立高校由“怕评”到“爱评”的常态化,政府由“做评”到“管评”的法治化,社会由“论”到“评”的专业化,教师由“被忽视”到“被重视”的充分尊重,学生由“看评”到“参评”的权威化的质量保障体系监控模式。

篇7: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例文

守法作为档案法制的建设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强调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守法,而忽视了档案行政管理主体——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及其管理者的守法,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档案法制建设的进程。实质上,守法的对象应该是档案行政管理主体而非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档案行政管理主体的守法才是实现档案法治的关键。本文从这一认识出发,试着阐释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守法的问题,以期加快推进档案依法行政。

1 守法的对象是档案行政管理主体

“守法”,即遵守和服从法律。“完善的法制为实现法治准备了条件,而法制的有效实施才能达到法治的目标。有法不依形同无法、甚于无法。”[1]因此,倡导守法精神,在推进依法治档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守法的含义,应当包括普遍的遵守法律和法律的普遍遵守。所谓法律的普遍遵守,即凡是国家的法律都必须遵守。”这里说的法律,既包括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各个层次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亦包括依法治档所依之“法”。“依法治档所依之‘法’就是档案法体系或档案法律体系所提供的一切规范,即档案法律规范。通俗地说,也就是与档案、档案工作有关的一切法律、法规和规章。”

守法的含义,还应当包括知法和依法办事。学法、懂法是守法的前提,而守法则必须依法办事,不仅是不做法律禁止的事、不违法,而且要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依法捍卫法律的尊严,以实现立法的宗旨。作为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律的规定作为或不作为。守法,实际上是法律规范得以实现的方式和过程,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守法则是档案法制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谈起档案法治,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不论是依法治档、档案执法,还是档案普法,大都会涉及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守法上说。在谈到档案法制建设的对策时,经常建议:“通过档案法制的宣传,使广大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充分认识到《档案法》在管理国家档案事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是全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必须遵守的法律依据,不依法办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通过档案普法,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法制观念,使人人都知法、遵法、守法,从而达到依法治档的要求。”“将档案法规定的档案权利和义务,变成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广大公民在处理档案事务中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似乎已经形成一种惯性,就是档案守法的对象是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而这却忽视或掩盖了法律对象上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政府的组成部分,即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如果一个社会可以二元为民众与政府,或权利与权力,那么,就守法而言,准确的法律表述是,守法应当是政府而非民众的事,此正如权力必须守法,权利则无须守法,只要不违法即可。”也就是说,档案守法的对象应该是档案行政管理主体而非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

这样的认识可以从宪法层面得到支持。“政府由人民的需要和意志产生,政府受到人民制定的法律限制。”“就政府的权力来说,人民权利是政府权力的基础,人民是权力的唯一合法源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防止政府权力失控的有效途径是,要求政府行使权力时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或者说,政府守法是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重要保障。政府守法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关系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政府所守之法凝聚了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整体意志,其中,对政府行使权力的范围、方式、程序、职权、职责、法律责任等做了规定,既保证政府合法权力的行使能畅通无阻,又防止政府越权、滥用职权,通过政府守法产生符合人民授权初衷的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第二,政府守法不应仅仅拘泥于遵守法律条文,还应以法的理想——为人民的最优化生存服务为政府存在与运作的宗旨。第三,权力所有者在设计、构建政府时并不是任意性的,而是从功利原则出发,要求政府为其带来最大的利益。要求政府守法可以防止政府行为的偶然性和任意性,从而激励个体在法律范围内尽其所能地追求正当的合法的权益。政府则主要是出面限制和阻止人们谋求不正当的非法利益,并对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效加以整合,引导和促进权力所有者所设计的经济运行模式尽快建立。第四,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然要求对政府守法与否实施监督,并对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不受监督和不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政府必定会将法视为繁琐哲学而束之高阁,其后果会导致政府违法侵权现象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

政府守法实质上是宪法所要求的,是有着宪法基础的。因为,政府守法不仅践行了《宪法》所明确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庄严宣告,而且可以构筑良好的社会守法环境,减少公众的违法行为,节约大量的社会成本。随着我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进,必将加快守法政府的建设。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作为政府的组成部分,其守法同样受宪法的约束。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是管理国家档案事务的行政主体,尽管大部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都归属党委领导管理,但是,行使的职能是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质上属于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政府的组成部分,也必将加快守法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建设步伐。

宪法的本质就是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限制公共行政的管理权力。“就民众而言,我不需要遵守保护我的东西,否则逻辑上说不通。当然,如果实在要说守法,那是我们必须守护宪法,以防权力对权利的侵害,毕竟在理论上宪法是权利的保证书。如果说权利防止权力侵害,靠的是宪法,那么权利本身也可以彼此侵害同时危害社会,这就要靠宪法之下的法律如民法和刑法了。它们是用来平衡权利之间的各种关系,同时惩罚一种权利对另一种权利的侵害,包括对社会的侵害。就这些法律而言,民众需要做到的依然不是守法,而是不得违法。”[10]守法还是不违法,其法律表述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它简要地表达了公民与政府(即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与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应遵循的不同法治原则。对政府应遵循的法治原则是“法无授权即禁止”,即政府必须照着授予权力的法律条例去做,不能越出授权范围履行任何职责。在法律条例范围之外,没有自由可言,旨在约束其权力。这就是守法。对公民应遵循的法治原则是“法无禁止即自由”,即除了禁止的条例,公民在不触犯或不超越法律(禁止性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生活、谋求发展,可以充分享有自由的权利。这就是不违法。“法无授权即禁止”与“法无禁止即自由”就是守法与不违法的区别。

2 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存在的守法问题

尽管依法行政推行了很长时间,档案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在守法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我封权。职权法定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权力均由国家法律设定,行使权力应当以法律为依据,没有法律的明确授权,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不得为之。但是,由于档案行政管理权中包括有一定范围的立法权,面对极其多样而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需要制定一些抽象的规范,以解决改革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而由于有些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存在“只要是为了达到行政目标,法律未禁止的均可为之”的错误观念,因而在档案行政立法活动中,往往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为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设定权力,为公民法人设定义务;或者把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应尽的职责通过某些规定转化为公民、组织的程序性义务。例如《湖南省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就有这样的问题。该《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民营企业档案,是指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并且对其档案的管理如建立档案机构、明确档案管理部门与人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工作部门的职责、分类、归档时间等都做了规定。按照《档案法》的规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非国有档案只管其中那些“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事务,具体管理程度范围应该限制在第十六条的范围内。该《办法》明显地扩大了管理权力范围。这种情况并非个别,其他一些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基本相同,还有《社区档案管理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也基本与《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办法》相同。

2.2 不履行法定义务。权力即是责任,一定的权力与一定的义务相对应。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在行使法定的行政权力的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但有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档案法定的行政作为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该项义务的情况下,却采取了消极不作为行为。例如,《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家档案局制定。”第十九条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一级档案严禁出境。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二级档案需要出境的,必须经国家档案局审查批准。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三级档案、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一、二、三级档案以外的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和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出境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海关凭批准文件查验放行。”由于至今国家档案局没有出台档案分级标准和管理办法,没有履行其义务,从而致使第十九条规定的义务也无法履行。再如《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同意后确定具体范围。”由于绝大多数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没有履行这一立法责任,致使对非国有档案的管理范围不确定,难以贯彻执行《档案法》中的其他规定。

2.3 违反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是档案执法合法、公正的保证。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实施档案行政行为必须受行政程序规则的制约,依程序行政,也是档案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由于习惯的影响,档案行政管理主体的人们往往把档案行政执法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手段,很少有考虑程序是否合法的问题。这种现象在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中十分普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提出并实行档案业务指导与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档案界俗称“档案执法检查”)相结合。例如,有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实际档案执法工作中“一是坚持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相结合,一方面在执法监督过程中通过检查指导、业务传授、说服劝导等方式克服‘法不责众’的现象,能真正提高执法监督的效果。另一方面业务指导要借助于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以执法监督为保障,消除个别基层单位对业务指导不主动、不配合的消极现象。二是坚持案件处罚与业务指导相结合。……在业务指导中发现的违背业务规范事件的苗头和隐患,要及时给予纠正,拉入正道,以防范这些事件的继续演变,避免档案违法案件的发生,把违法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这种做法中不仅可以看到不按照行政程序执法的现象,而且可以看到严重违反法治精神的“钓鱼执法”影子。

3 构建档案守法环境是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守法的重要职责

这里说的档案守法环境中的守法是广义的守法,是指在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守法的基础上,构建的档案行政管理主体积极守法、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维护法律不违法的环境。

档案守法不但是档案法治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档案法治实现的根本要求。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健全的有利于全社会守法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及其他相关的设施,使得每个主体在行为之前都用法律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使得人们不能、不敢亦不愿违法”。[12]由此,就会构建成档案法治建设最理想的档案守法环境。

理想的档案守法环境的构建,不取决于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违法,而取决于档案行政管理主体的守法。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法治观念的形成和法治精神的培养,不能靠空洞的说教,也不能靠强制和命令,而要靠其对现实档案法治状态的实际体验。这取决于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对法律自身的尊重、服从与遵守。对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而言,不仅取决于档案法律规定了什么,更取决于档案法律在档案行政管理主体那里被怎样尊重、服从和严格执行,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守法程度决定着社会档案守法环境的构建。因而构建良好的档案守法环境就成为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守法的重要职责与任务。

在构建档案守法环境中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应该履行的守法职责是:一要完善档案立法。主要是遵照档案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细化档案立法,以弥补档案立法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填补档案立法中的空白。使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清楚哪些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明明白白知道哪些是不该做的,做了就是违法。二要严格档案执法。档案执法的重心就是坚持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否依法行政,是衡量严格档案执法的重要标准。所谓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公开透明。也就是要依法管理档案事务,坚持严格按照法定行政程序行政办事,维护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益。在依法管理档案事务中树立档案法治意识,清除“人治”的观念。三要公正档案司法。就是要严肃公正地查处档案违法案件,杜绝档案违法不究的现象,维护档案法律的尊严。引导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自觉护法不违法。

篇8: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逐步进行,国家逐渐加大了对于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尤其是一些相关法律的出台,给予了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更好的发展前景,并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就,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我国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尤其以员工懒惰、不负责任的现象最为严重,基于此,我们借助现代激励理论指出了一条提高公共行政管理质量的可行方法,并结合激励机制的作用对其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运用原则进行了详细介绍,以希冀给予广大公共行政管理单位一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

激励机制;公共行政管理;基本理论;运用

引言

根据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给激励的定义,我们可将激励归为一种人类活动的内心状态,即人类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皆构成了对人的激励。也就是说,激励是一种动力,可以诱导人们按照其预期的目标进行各种社会行为,而同样,借助激励机制,用人单位便可以不断的开发优秀的人才资源。基于此,我们通过研究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帮助公共行政管理单位获得更多优质量的人才资源,对于提高其行政管理水平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激励机制的概念介绍

1.激励机制的定义简单来说,激励机制所研究的主要指影响人的工作行为的动力因素,即研究人的各种工作行为受到何种因素驱使,同时也涉及到一些促使激励措施发挥作用的基本制度。2.激励机制的种类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精神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以及工作激励等,而合理借助四种激励机制的关系和特点是提高员工工作热情最为有效的方法。

二、激励机制的作用

1.增大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借助合理的激励机制,绝大多数组织都可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奖罚机制,同时也可营造出一个竞争、合作的工作氛围,而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组织的吸引力,帮助组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同时也可充分调动组织内部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牢牢的抱在一起,共同完成组织的任务要求。2.提高员工积极性和责任心经过有效的激励,组织可以逐渐转变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其以一种积极、主动、自愿的态度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同时激励机制也可以逐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帮助其树立一种与组织荣辱与共的思想挂念,进而达到提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效果。3.增强员工创造力和革新精神借助激励机制,组织可以建立起完善的奖罚机制,而在这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中,员工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潜能,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加有传造性、更加新颖的创意,进而使组织始终保持一种新气象。4.提供有益的工作环境前面提到,员工处于一种拥有积极机制的工作环境内,会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会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进而便会促使整个组织的所有员工都能满怀热情的投入到自身工作之中。

三、现代激励理论介绍

1.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其将人的需要分为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层次、安全需要层次、社交需要层次、尊重需要层次以及自我实现需要层次,而要想完成这些需要,人就必须激发自身的原始驱动力。换言之,五种层次便是人类最基本的激励因素,而通过研究这五种层次,我们便可以深层次的进行实施管理、激发冬季以及引导行为等方面的探索。2.双因素理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来看,我们人类所受到的影响工作因素主要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种,也就是说在工作中管理者除了要为员工营造愉悦的工作环境外,还应促使员工对工作自身产生兴趣,只有这样,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得到全方面的提高。3.期望理论就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而言,我们人类所获取的激发力量等于效价乘以期望值,也就是说必须同时提高效价和期望值,才能真正使员工获取更多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

四、激励机制在公共行政管理中运用的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在任何时候,公平公正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运用激励机制时,如果不能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就很可能出现奖罚不公的现象,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激励机制其应用的效果,还可能大幅降低部分员工的工作热情,使组织的工作效率不进反退。2.适度原则适度原则指的是当员工作出某些成绩时,应根据成绩的大小适度进行奖励。针对此原则,公共行政管理单位应及时制定一套标准合理的奖罚机制,以防止因奖励不适度所导致的影响人心现象的发生。3.因人而异原则针对不同特点的员工,应尽量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应根据职工的优势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例如针对某些员工可采取精神激励,针对某些员工可采取物质激励等,其中应重点注意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4.正反激励结合原则仅采用正面激励对于某些并不上进的员工是不适用的,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公共行政管理单位应对一些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给予适度的奖罚,并通过树立反面例子的方式起到约束员工行为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激励机制对于组织的发展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而只有充分考虑到运用激励机制的几点原则,公共行政管理单位才能真正提高自身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篇9: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化建设是目前我国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不仅能使我国国家进步,还可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并且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协调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过程。现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包含着,这些个体整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现代化这一整体。现代化行政文化建设需要在行政管理工作的班助下完成的,并且行政管理工作是较为重要的存在于现代化这一整体中,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协调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现代化行政文化建设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的研究[1]。

【关键词】

现代化行政文化;建设;行政管理工作研究

一、现代化行政文化建设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现代化行政人员的影响

人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是对自身观念的一种长远深刻的认识,人们的观念也是在不断的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行政文化盛行的今天,这一特征也同样影响着行政文化对行政人员的观念中,一般的行政文化会通过行政活动的优越性使行政人员能够在习惯、信念以及观念等方面中将行政文化的作用表现出来[2]。通过加强行政文化建设,使行政人员成为行政活动的主体,从而使行政人员能够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一般情况下行政文化的氛围主要是由行政人员的思想观念带动起来的,行政文化的积极或消极作用都可能会使行政体系在一定的范围中形成不同的行政观念,从而使行政人员的行政工作受到牵制,这也导致行政文化建设出现漏洞,并且影响到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行政文化建设将直接对行政管理工作造成影响,使行政管理在决策环节以及执行环节都将出现偏差。行政文化建设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行政文化建设是对行政人员构建一个良好的综合素质平台,从而使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并且使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二)现代化行政组织的影响

社会文化通过行政体系表现出来的特殊形式就是行政文化,一般情况下行政人员或工作人员需要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然后逐渐的形成一个行政体系,这对于构建现代化行政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核心在于行政价值的高低[3]。像行政文化这样多层次的符合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但是行政文化建设所需要的时间是大量的,并且进展的很缓慢,其在于行政文化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一旦在其形成了一个初步行政文化后,那么对于接下来行政文化建设就变得更加便捷,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行政文化建设对于行政组织的影响是基于行政管理物化存在形式,通常需要对价值观念的整合来为行政文化建设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观念体系,从而使行政管理组织更加完善,从而使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

二、现代化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方针

(一)把握好行政管理工作的方向

目前,我国还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还是不够健全,使的现代化行政文化建设还是停滞不前,导致一些行政管理工作的延误,大大的抑制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而且我国的其他管理体制也受到了一系列的因数的影响,导致体制低下的问题出现,这也就使现在的行政文化建设出现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快现代化建设,将行政文化建设放在第一位,通过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来提高我国的`行政管理水平。政府是国家权利机关,本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进行工作,这也是现代化行政管理的宗旨,将这一理念作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理念,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将群众作为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从而使政府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并且逐步的改变我国行政管理的方向,推动着我国现代化行政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积极进行行政文化本身的建设

在我国通过行政文化建设来带动行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而且还可以使行政管理得到发展,正是如此我们才能发现行政文化本身的建设和发展更应该被注重,通过行政文化建设来创造一个更加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的行政文化[4]。在某种层面上,文化也可以是意识的一种,行政文化建设在思想方面上应首先坚持正确的思想领导,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并且在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的同时学会去总结经验,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找到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有利的一面,在行政文化发展中,我们不仅要总结和借鉴经验,还应该在总结的过程中去找到行政文化建设的突破口,通过对行政文化本身的改革和创新,不断的加深对对行政文化的了解,使现代化的行政文化建设可以迅速发展。

三、总结

当代行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在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下,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我国应该要明确的认识到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加强政府管理工作的民主程度,从而实现我国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如今的政府职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往的政府社会中心地位到如今的市场,资源的配置已经被市场机制控制了,而且行政思想也要往更加高效、法制的方向发展。行政文化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现管理特点及影响管理方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先进的管理文化来进行修复,使行政管理可以更加公开,以此来推动行政管理工作的进展。总的来说,现代化行政文化建设的先进性是推动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通过改变行政管理工作的方向,最终使我国现代化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占福.浅析行政管理中行政文化的建设[J].人才资源开发,2016,(20):52-53.

[2]赵玉娴.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16):15.

[3]贾变.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J].中国商论,2016,(21):168-169+171.

作者:方明 单位:南昌职业学院

阅读次数:393人次

篇10: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城市规划监督最核心的环节是规划审批。因此,文章首先分析审批权下放的研究成果和背景,总结规划审批的监督效应。然后分析目前规划审批监督机制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改革;规划审批;优化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行政体制的改革逐渐变成学界、政界等领域的焦点,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依据,提出“大部门”制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政府与社会创新管理和社会建设等相关内容。文章主要阐述了目前分级规划审批制度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背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规划审批制度,并提出一些使规划监督能有效运行的建议。

1国内理论研究

1.1城乡规划管理集权和下放问题我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国家,权利的分配、执行、归属等问题都是制度研究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管理权限的分散、集中问题和城乡规划管理紧密相关。规划管理权限的内容不断丰富,其中主要有规划组织、规划研究、规划实施、监督等方面。

1.2规划审批制度的监督效应研究我国当前在规划审批制度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以规划审批固有的监督价值为基础,各个学者对改革规划审批制度提出了诸多相关的建议。部分学者认为专家的评审制度对决策的整体智慧有提高的作用,并对决策主体的判断做出分析,使审批监督发挥效应。为了使规划审批制度的监督效应充分的发挥出来,学者对规划审批制度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2规划审批制度监督效应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对行政管理的长期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调节手段逐渐变成行政调节。在进行规划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监督效是分级审批最集中的体现;对城乡规划进行审批,既能对城市和国家发展的命脉资源进行控制,又能监管城市开发强度,对城市的文化和物质环境有良好的提升作用,极大的保护市民的整体利益。

3西方的规划审批监督机制分析

3.1改革带来的规划审批权下放目前大力推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自20xx年以来,国务院下放和取消的行政审批权高达两千八百多项。国务院对审批权的下放并没有对城市原有的规划审批体系产生本质的影响,由市向各区县下放是行政审批权的主要体现,其下放的范围广、速度快。我国许多地级以上的城市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规划审批权的下放。由于部分城市的监督机制尚未成熟,使得在规划审批权力下放过程中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3.2弱化规划审批的监督效应就地级市以上对的城市而言,下放规划审批权对明确区、市两级的城乡规划事权有利,将实际规划部门的主要精力有效地集中到城乡规划的科学制定、监督检查以及宏观统筹上,依法依规实施城乡规划的问题将由区县级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但对于目前具有规划审批放权操作的城乡,其外部监督机制存在层级间有效性、监督机制有效性确定等问题,尚未成熟,从而导致地方规划管理部门对规划审批的不规范操作。在进行详细层面的规划层修建时,当地政府自己审批、审查的局面,使监督的效力大大降低。不仅如此,在实际进行决策时,审批会议的过程、通知以及成员,大多采取内部封闭式的讨论和投票,并且投票的结果也是内部封闭式的,因此,审批会议缺乏透明的、可监督的操作机制。

3.3变事前监督为事后监督在原有的规监督机制中,规划审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审批权下放后,尽管对企业投资地方建设项目的效率有所提高,但不合理建设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在规划审批前就发现的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的损失远远小于在开始执行规划后发现的问题。

4完善规划审批监督机制的建议

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背景,分权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尽管如此也必须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4.1慎重下放规划审批权在进行规划审批权的下放过程中要逐步推进,对于类似影响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因素,相关部门应适当保留部分审批权。根据地方发展的实际特征,对审批权进行不同程度的下放,强化管理水平落后、发展基础差的地区的审批权,并进行统一管理,防止下放后产生操作违规、管理混乱的现象;而在管理基础较好的地方,应考虑下放更多地审批权。

4.2强化权利下放后的后续监管工作权利下放给监管工作增添了诸多工作,依据现有的规划监督手段,对适合地方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行讨论。比如,严格对下级规划审批部门的规划公示进行监督;明确其责权,将问责机制建立完善;对规划委员会制度规划督查员制度进行完善。

4.3提高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性我国城乡规划发展主要的方向将转变为城乡规划的社会化,城乡规划的基本保障是公众的参与。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形成的行政层级制度是政治统治、社会治理以及政府经济管理等多项职能统一的体制,是政府决策、执行、执行和监督的内循环封闭体制,除此之外,根本原因是外部监督机制的不良发育。若想解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则需要对外部监督机制进行有效的培育,并且不断打破对规划审批权的路径依赖。

4.4分权于民对行政管理体制下的行政审批权下放的根本目的进行明确,权利应该下放到普通民众中间,公众是分权的最终对象,而不是将权利下放到个别领导的手中。现有的规划审批监督机制是规划审批权限下放的目的,上级部门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下级审批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公众参与,而不是开设地方投资建设的后门。可以通过地方NGO的组织能力,完善当地的公众参与机制,并且制定跟地方相关的公众参与的法律条例,引导当地居民有组织的参与到规划审批的过程中去。培育好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是规划审批放权的前提,不能打着建设服务政府的旗号,却做着“经济主导型政府”的事。

5结束语

行政管理体制相关的改革目前已经步入瓶颈期,要有效的监督从而实现最大化的效率,且不能对效率过于重视,忽略监督。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发展的大背景,下放规划审批权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不能将权利下放得过于随意,应对其下方的时机进行慎重的考虑。权利下放后要打破对单一监督的依赖,对权利运作的监管效率进行提高,从而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更好的结合,与此同时加强公共的参与度,以达到分权于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洋.土地规划管理与安全城市的构建:美国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xx,(4):3-9.

[2]屠李,张超荣.多元利益诉求下的规划审批制度改革[J].规划师,20xx,(9):99-103.

篇11:行政管理论文

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电力企业面临发展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市场挑战。电力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力企业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强化对供电企业建设投入力度。在新时期下,供电企业在做好改革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企业的管理,保证供电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发展。现阶段,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需要供电企业结合当前的市场发展动态和社会发展形式,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促进供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供电企业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供电企业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依然保存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特色,管理方式不能很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在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党代政,导致供电企业发展长时间受到电力主业的行政干预。此外,还有不少供电企业领导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关注企业的经营性业务,关注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投入力度较小,缺乏创新精神,而不能为供电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对供电企业行经济效益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

2.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影响工作效率

电力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企业多,分布广泛,基于这样的特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种类繁多,任务量大,内容繁杂,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现阶段,由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较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冗杂、臃肿,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得到很好的优化配置。在部门内部真正做事的人很少,多数行政管理人员无所事事。最近几年,供电企业就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冗杂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但是无法改变因为管理缺陷造成的行政管理人员有增无减的现状。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环节和配置存在不合理情况,有些部门和环节建设重复,当企业出现重大问题之后,往往不能及时将问题解决,导致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3.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针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招聘考核和录用等基本人事制度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缺乏完善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在部门内部一些专业素质不不高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汇特点和职务职能作用不了解,不熟悉,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該做。此外。在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很难实施和推行,其他工作部门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不信任,甚至反感和排斥。由于工作队伍专业素质不高,导致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和其他部门进行深入沟通,严重影响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二、提升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分析

1.完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机构,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首先,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组织结构上分析,要精简部门,避免部门过于用臃肿,实行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一方面要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职能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从而更好的分散权利,避免权利过于集中,同时还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另一方面要结合供电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从而保证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和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保证各个部门能够积极配合工作;其次,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制度和机制方面看,要对供电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如完善供电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和职业考核规范等制度,从而保证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2.通过危机管理实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创新

要想彻底改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多种弊端就要突破供电企业传统机构管理控制和约束,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不断进行优化创新,推行危机管理。当前我国供电企业深化改革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机遇,而推行危机管理能够很好带动供电企业内部改革。在危机面前供电企业需要制定完善规划,强化企业管理,控制不利因素的产生。同时还要结合企业未来发展,做好危机防范工作,促进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3.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队伍

首先,要重视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队伍素质提升。通过定期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工作,更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量,同时企业还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分为,为员工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其次,要从制度上激励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自觉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主动开展工作和学习,保证激励机制的制度化和公平化,从而真正激发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晓丹.施工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xx(07)

[2]罗维肖.施工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J].技术与市场.20xx(05)

[3]林英.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建设科技.20xx(03)

[4]刘坤明.施工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xx(03)

[5]陈彦宇.市场经济背景下优化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路径[J].低碳世界.20xx(31)

[6]陈捷猛.浅析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J].通讯世界.20xx(07)

来源:中文信息 20xx年7期

篇12:行政管理论文

一、前言

行政成本是热电公司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行政管理理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范畴,更是热电公司关注的重点问题。就行政成本问题而言,热电公司普遍进行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但行政成本问题依旧困扰着各个热电公司。行政成本问题的研究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内在要求,行政管理科学化内在要求是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中尽可能的缩减行政成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减少资源消耗,提升工作质量。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经济组织成本控制的一个关键,这对于减少经济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成本概念

行政成本概念适用工经济成本概念,这里对于行政成本的分析,采用经济学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经济学当中,成本是企业研究的主要对象,它关系到企业最终获取的经济效益。而行政成本是行政管理活动产生的资源消耗,行政成本在企业当中对经济效益有着极大影响。行政管理活动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然而然,行政成本也影响着企业最终获取的经济效益。

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当中,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必然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行政成本,这些行政成本的来源则是生产经营创造的财富。所以,行政管理活动尽可能减少行政成本,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行政曰标,就是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研究的核心议题。

三、热电公司行政成本的具体内容

关工热电公司行政成本问题较为复杂,从宏观角度来看,其主要受到行政主体、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从微观角度来看,实施的一项行政管理活动耗费的资源,就是行政成本。本文对热电公司行政成本的研究,以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一项行政管理活动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目标实现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行政成本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政决策成本。例如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决策过程当中,需要耗费一定的行政资源,需要动用人力进行调查研究,对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并且需要开会讨论,咨询相关方面的专家,这些活动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这就是行政决策的成本。行政决策过程当中,要努力实现最优化的行政决策成本,每一个步骤都要精打细算,尽可能的消耗较少的行政资源来获取好的行政决策。

第二,行政执行成本。例如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要进行供电调查,就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事先的调查,并且需要动用相应的资源。这种行政执行成本是为了实现行政决策日的而动用的一切资源消耗,这些资源消耗无疑会产生相应的成本。

第三,行政目标实现的产出成本。行政曰标实现后,之前行政决策成本和行政执行成本的结果,就是行政目标实现的产出成本。行政目标实现的产出成本是对整个行政活动的综合评价,也是整个行政活动的最终成本。

四、降低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的有效措施

热电公司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降低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成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坚持效益原则。热电公司生产运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产生经济效益,公司的行政管理活动也要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公司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时,要明确行政目标以及行政质量与行政效率的要求,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确保经济效益的实现,同时还要保证行政管理工作能够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实现。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热电公司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要先确保行政决策是否具有必要,是否对日常的生产经营具有影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运营中遇到的必要问题,提高行政质量和行政效率。

第三,坚持节约原则。热电公司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过程当中,为了实现行政决策目标实现,在不降低行政质量和行政效率的前提下,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办事,把浪费和失误减低到最低限度,以最优化的方法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确保资源节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深刻意识到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的重要影响,相对于热电公司而言,行政管理工作所产生的行政成本同样属于生产成本当中,对产生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行政成本的节约,对于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要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工作方法进行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切实节约资源,确保企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晓燕,钟学旗.论热电行业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研究[J].20xx,10(02):121-125

[2]林岐,窦志刚.控制行政成本的财政研究[J].济论坛2(111,12(05):152-156

[3]张岌,中国行政成本省际差异研究——基于1998-20xx年时期的数据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xx,12(06):152-156

篇13: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

在当前职业院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时候,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也不断受到考验。院校的行政管理是确保教育教学中最基础的保证,但是眼下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普遍出现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对此本文针对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简单提出行政管理改革的几个重要思路。

【关键词】职业院校 行政管理 改革

一、引言

行政管理对每一所学校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环节。学校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对学校内发生的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和管理,并且可以对职校的未来发展进行大趋势的方向掌控,让管理者能够对职校的现状进行了解,以及对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院校管理水平。

二、学校执行行政管理的意义

学校对校方行政管理体系的实验和不断改善,是对人类办学的积极探索的实践,高效的行政管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因此行政管理对院校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对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大,人们也比往日更加关注职业院校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对学校的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改善,如何对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进行改善工作,是每个院校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关于行政管理手段的改革,能够帮助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好的解决存在问题。职业院校在以后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和更加严峻的问题,更加需要对行政管理现状进行调整从而改善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保证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院校自身的发展。

三、当前职业院校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行政管理制度缺陷

当前,院校的行政管理在各个地方都存在着权力象征,提高了教育者的职权,却相对弱化了教师们以教学为本的学术地位。在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进行职权的竞争,才是可行的。从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的发展可以看出,职校的发展中,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这是由于行政部门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对学校行政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上,以及人员分工上都没能作出比较细致的管理,这使学校的行政管理的效率大大的降低,甚至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二)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较低

职业院校的管理机构的运行,基本上是参照政府的行政模式,很大程度上对政府的行政管理和运行进行模仿和对比,这样做虽然能够达到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目的,却不能完全符合职业院校发展的现状,并且会出现拉低了学校行政效率的现象。对于任何部门的行政管理来说,行政人员的组成都是最基础最主要的部分,行政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决定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职能。在这一点上,虽然很多职业院校都加强了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却忽视了行政管理人员的考察和筛选。致使一些并不适合,或者并没有相对能力的人来进行行政管理工作。不仅降低了效率,还对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形象造成了影响。

(三)行政管理信息没得到完善

行政管理当中促进发展、提高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行政管理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职业院校行政管理能够达到现代化信息管理,对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职业院校对学校各部门职能者的工作进行分工,将每一份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个人,来保障责任管理体系的健全。而很多学校都疏忽了责任分配的工作,导致行政管理工作出现延后、拖沓的现象,学校仍然没有意识到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四、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应对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职校传统管理行政管理模式

职业院校对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一个发展迅速的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迎合新时代,首先就需要对传统的旧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应该注重行政信息的管理,实际运用到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中去,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的先进发展,并且还要辅助以各种方法、手段,对院校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全新的设计管理,从理念开始改革,加强员工的行政水平,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二)加强完善职校行政管理体系

在进行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中,不能忽视当前院校个部门的结构、相互之间的联系,需要充分了解当前的行政结构和部门,制定好大的发展趋势,确保职业院校对学校整体的管理机制的改革完善,从行政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着手,加强完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工作。融合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协作,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从院校内部,行政管理人员开始完善,确保责任制度的正常运行,将行政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每个员工在各个职位上的职能作用,并对行政部门的工作能力进行实时考核,实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实行科学化、现在化管理

要实现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管理,必须加大对行政部门管理的力度,跟进时代的脚步,尽快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努力改善行政环境,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为学校的科学化管理提供实力基础。全面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摈弃旧的管理理念的同时,依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建立以此理念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开展校园信息网的建设,为学校行政部门提供更加科学和现代的管理方式。

五、结束语

快速经济发展的现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都开始重视起职业院校的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并寄以厚望。职业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在强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在进行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发展。行政管理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将影响着职业院校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的革新,任重道远。希望结合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提高职校对社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曾玉洁.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5(20):224+226.

篇14:行政管理论文

一、我国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构成和存在问题分析

1.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构成。

我国医院行政管理人员队伍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其一是由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护士以及医技科室的人员转岗而来的,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职称,所学的专业大多是医学、护理、医技等,其中有的人还一直兼顾着临床工作。有管理学、行政学、公共管理专业背景的比较少,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其二是刚刚走出校门、直接进入医院行政管理岗位的大学生,他们都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年纪轻、工作热情高而且具有一定管理理论知识,但是由于他们刚刚步入社会,对医院工作流程、岗位性质并不了解,在短期内还难以独当一面,灵活自如地处理日常事务。其三是从部队转业到医院的干部,由于他们长期在部队工作、生活,军地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尚需适应较长时间后才能逐渐进入角色。其四是从其他科室抑或是医院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临时借调帮助工作的人员。

2.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长板”与“短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院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平衡,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公关危机管理、统筹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偏少,无法以创新思维、创新手段去积极开展工作,大多处于按领导的指示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凭借经验、行政手段处理日常事务的状态。再加上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很少有学习、提高抑或是外出接受再教育、培训的机会,鲜有学习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技能、方法的机会,对日益增加的新状况、新事物、突发事件等疲于应对。

3.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与主动学习态度。

由于许多医院奖金激励机制明显向一线科室倾斜,行政管理人员奖金、加班费等低于一线科室,存在着“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状况,因此,个别管理人员心存“能不干就不干”的想法,只要不出问题就可以了。

4.行政管理人员不同于医务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提升通道不畅,管理部门职责不清晰,有交叉重叠现象。

在医院行政部门设置、职责划分、权力归属等问题上,相关制度长期存在着不清晰、不明确,相互交叉、重叠的问题。岗位设置不尽合理,加班多,责任大,不能正常休息,节假日值班非常多;不出问题还好,出现问题就会挨“板子”。凡此种种,给他们思想上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5.行政管理人员事务性工作繁多杂乱。

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每天光是处理各种日常工作、突发事件、领导交办事宜、迎来送往等等,都忙得不可开交,无法抽出时间来进行科研工作和创新机制的研究。

二、我国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一家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切实打造医院的软实力,真正拥有一支其他医院所没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支人才队伍中除了闻名遐迩的医学专家、具有真才实学的医护人员外,还必须拥有一支能够将医院的各种资源、力量凝聚在一起,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指挥与协调各方面的医疗力量,确保医院的各个部门都能够有效运转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无论是三级甲等医院,还是二级乙等医院,都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他们就像自行车上链接链条的“销子”,只能通过这些“销子”才能将链子的每一个环节连接起来,并通过外力,将整个自行车飞快地运转起来。管理人员如同医院管理层、各科室广大的医务人员与中层干部之间的“销子”,通过他们的作用,才能将医院这部“自行车”快速、健康地运转,将整个医院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在挽救人民群众生命的关键时刻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有鉴于此,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不可小觑。

三、美国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资质与相关情况

在美国,大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卫生服务专业硕士学位抑或是公共管理、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才能有资格进入这个岗位。要想拿到卫生服务专业硕士学位,必须先具备学士学位,之后需要在一个卫生保健中心工作一年的时间,才能再去拿硕士学位。小型私人医院的管理者需要被“州私人医院管理委员会”认证,并且要在卫生保健场所为老年人服务一段时间。卫生服务管理者通常是开始在大医院担任管理员助手,或者是在中小医疗机构、服务场所做助理。日常工作时间之外,他们要进行医学管理研究、开展广泛的创新机制建设,承担更多的责任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并有所进步。另外,卫生管理部门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试,考核他们对处理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事故的处理和公关能力。

四、如何提高我国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1.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科技引领发展,统筹推进改革”的道理。

认识到在当今时代,只有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提升自己的内涵,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因此,要在完成本职工作、处理好日常事务之余,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与自己工作范畴抑或是相近的领域,深入基层,调查和掌握一手信息,摸清运动规律,针对医院的功能定位、人员结构、发展规划、重大投资决策、财务资产监管、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撰写出真知灼见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科研论文和研究成果。

2.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要“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

与时俱进,自我增压,从平凡的工作中找到科研创新的亮点。有人认为自己每天都在平凡琐事中忙忙碌碌地度过,找不到能够引发自己科研、创新乃至写出科研论文的思路。还有人认为,我国是论文大国,数以千万计的前人将所能看到和想到的课题都选完了。实际并非如此,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中自己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深刻体会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重要性,就一定能够从平凡的点滴小事中捕捉到闪光点,拓展创新思维,写出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来。

3.医院高层要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在鼓励行政人员参加科研政策方面,要与一线医务人员同等对待,积极支持管理人员参加各种类型的再教育、专业培训、外出交流、研讨会,支持他们利用工作之余对医院的各项工作、重大决策、相关信息进行专题调研,在科研课题立项、展开、深入剖析过程中,医院主管领导要从资金、时间、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课题完成之后,要帮助寻找发表和交流的机会,为行政管理人员的科研成果提供实质性的支持,使之尽快转化为促进医院发展的动力。

4.医院科研部门要在医院党委、院长的领导下,协调财务、人力资源。

对外宣传、图书资料等部门,对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撰写论文的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孵化器”,针对他们在写作、科研、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会诊”,提供图书、资料、宣传方面的支持;同时,还要建立科研平台和信息大数据,对全院临床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其他各类人员的科研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互通信息,提供帮助;同时要增加创新研发投入,促进创新链、科研链与临床服务链的有机衔接,使每一位医院干部职工都争当创新驱动的先行军。

五、结语

“建立一个新机制,构建一个新格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今后我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广大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肩负着非同寻常的重任。因此,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要以全新的思维,坚持探索创新原则,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开展科研工作,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医院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新思想、新方法、新亮点,从而为医务人员增添动力、为医院发展增添后劲。

作者:陈少波 崔森 余静 单位:十堰市太和医院

篇15:行政管理论文

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很多高校开始强调学校行政管理国际化的推进和建设,开拓视野,加强国内外院校的交流,吸收和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管理资源,推动高校发展,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国际化办学下,高校行政管理能力决定了学校国际化道路上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高校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意义

首先,在国家化办学下要求行政人员有很高的外语水平能力,我国更多的高等院校开始聘请国外教师承担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外聘教师和行政人员工作联系紧密,基于学校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会有更多的外籍教师参与到国内高校的教学生活中,使中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实现人类优秀科研成果和教育资源共享。另外,中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了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交流,这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和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在国际化办学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建设中,随着行政工作中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研究课题在高校中展开,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团队在科研方面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在国外很多一流的大学行政管理部门都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相关工作能力,熟悉国际教育与人才交流管理,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

此外,还有很多管理工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有一定管理知识基础上,还要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国际规则、法律法规等,因此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对高校国家化建设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根据社会和国际环境不断提升管理能力,才能够更好的推动教育的改革与进步。

二、高校管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目前由于高等教育国家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国际化包括教学活动、学术科研、学校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国际交流。行政管理团队的建设和能力的提升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要求下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准确并高效完成学校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和任务,推动学校国际化进程和教育的发展。

首先,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国际化管理观念。国家化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要求行政管理者不再以传统的管理思想作为指导,而是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实际的学校情况,结合自身特点,研究适合学校发展的工作决策和思想指导。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一般是領导结合成功经验进行指导,但在国际化办学下行政管理者需要发散思维,借鉴国外管理思想和模式,结合学校和国家的实际情况,管理者相互交流讨论并研究出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方案。另外相关管理领导人应该与时俱进,转变管理观念,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和方法,树立教育发展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国际化的观念,密切关注国际上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积极引导管理工作者提高教育发展意识。

其次,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行政管理经验。国外著名高校在高校行政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因此,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学习先进成果,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让

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改善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学习国外优秀的管理理论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实现我国行政管理内容与国际接轨,实现教育管理国际化。目前由于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高校行政管理上还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学校发展情况,吸收借鉴适合我国高校发展的经验成果,而不是盲目的照搬。

最后,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管理团队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每一位管理者的能力,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需要较强的国际化素养和能力,提高管理者能力水平至关重要。其一,管理者通过学位进修提高水平,行政管理不仅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一门学科,通过更高层次和更深入的学习,将更多更好的管理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工作中,能有效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其二通过出国访学、留学,学习国外优秀的、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了解国际惯例,才能在工作中了解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切身的需求和帮助,做好各项行政工作。其三,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外语能力,在国际化和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要求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交流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外语和计算机,因此,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行政能力也是有效措施之一。

在国际化办学下要求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得到关注和重视,并配合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完成。管理者在行政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保持认真和热情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团队而努力,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

篇16:行政管理论文

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质上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已经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对教育、教学成效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高效、良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必然会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稳定发展,促进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育行政管理法制化的趋势

从当下世界各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实践情况来看,为了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协调政府与教育部门之间的关系,法律是实现教育管理的主要保障,然后才是一些具体的行政命令与市场调节方式等。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也都是集中在通过教育立法的形式来构建法制路径。其中由美国联邦教育部设置的政府间关系教育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就包括一些民众代表、民选地方官员代表、公私立中小学代表、公私立大专院校代表、教育部官员代表等。英国创办的中央教育审议会,其参与的成员包括一些中小学教师、企业界人士、科学界和宗教界代表;法國的国家教育最高审议会中包括一些国立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教师代表、教育行政部门的代表以及其他各阶层代表;日本的中央教育审议会中其成员包括学校(大学和中小学)教育人员、新闻界和企业界人员。总的来说,世界各国创立教育行政管理审议或者咨询机构的目的,就是集思广益,扩大信息源,以防止因为教育决策过于专断而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审议与咨询会议来进一步监督教育行政机构的工作,避免其在工作和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上存在偏差。

二、优化教育管理体系,进而不断完善办学体制

1.减少政府对教育行政管理的过度干预

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实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共同点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在教育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中的国家干预或者政府干预,通过扩大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自主权的形式来实现教育行政的民主化,通过实施教育管理民主化的方式促进教育决策和立法的民主化,进而实现人们意识上的真正转变。

目前教育与教育行政管理的民主化已经成为教育行政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这样的管理体制可强化中央政府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宏观指导作用,在这样的宏观政策指导下需要不断加强学校和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权限的合理分配,进而使得管理体制从纵向垂直向横向扁平模式转变。在这样的模式下,政府从对教育机构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转变为通过政府的行政立法、资源支持、政策支持、教育质量的督导和信息服务等举措来进行教育领域的宏观调控,政府对教育的行政管理从原有的命令式转变为现在的提供指导、建议。

2.实现权力的下放

为了进一步减少政府对教育行政管理的过度干预,世界各国将教育行政管理权下放成为一种趋势。所谓权力下放,就是指将教育管理的权力下放或者进行授权和分权。具体措施可以是将一部分学校的管理权从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放到学校,这样一来,学校就从原来的制度执行机构变成了制度的制定和决策机构,在制定和决策过程中享有更多的权力和责任。目前权力下放的办学体制已经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很多国家也都意识到,要想彻底改变教育管理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的现状,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还需要给学校更大、更多自主决策的空间。

在实现权力的下放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过程中,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将诸多原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直接下放到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推动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应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与组织制度,因此,研究国外教育行政管理的体制及其改革趋势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海鹏.国外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趋势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10):91-94.

[2]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xx.

篇17:行政管理论文

一、实习目的

在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学习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熟悉整个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过程,通过实践学习,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培养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并且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和扩充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接触,为在毕业后能快速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

xx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三个月

三、实习单位

博兴县文化馆

四、实习内容

实习刚开始时,我的指导教师根据我的专业特点,给我分配了办公室日常工作以及初步学习会计实践。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工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工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积累起经验。“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我负责的办公室工作,平时在工作只是打打电话处理文件,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就连以前学过的会计基础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应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由于现在还住校,所以每天7点不到就得起床去挤公交车,就算再寒冷再差的天气,只要不是周末,都得去上班,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像我就是每天就是坐着对着电脑打打字,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个性,遭遇挫折时绝不能就此放弃,犯错遭领导。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有些人则是大手大脚的花钱。也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五、实习体会

踏上社会,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工友不会像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工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因此刚出校门的我们很多时候无法适应。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每天只是在等待着下班,早点回去陪家人。生病时的轻轻一句慰问,都有助于营造一个齐乐融融的工作环境。心情好,大家工作开心,效率高。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职场的险恶,企业里工友之间的是非,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多工作,少闲话”。且在离毕业走人仅剩的几个月,更加珍惜与同学之间的相处。

我是学管理的,在书本上学过很多套经典管理理论,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即使在办公室中也很难处理一些令人措手不及的事情。也许等到真正管理一个企业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我们在老师那里或书本上看到过很多精彩的谈判案例,似乎轻而易举,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未来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篇18: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在涉及“与通航有关的设施”的管理过程中,航道行政管理暴露出的问题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从加大执法力度和法制宣传,健全航道法规体系、加大改革力度,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实施任期考核、做好人才选拔和引进工作,提高行政管理干部素质水平五个方面提出强化航道行政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字:航道行政管理;对策;执法

所谓航道行政管理,就是航道部门为了切实保护航道,有效地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通过一定的组织、领导、计划、指挥、控制、协调等形式,按照法定的程序并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要素,以实现国家职能与目标的活动。航道行政管理是航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专业管理,又是一种现场执法。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体现航道部门的服务水平。当前,河流作为国家资源,国家成立了若干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如水利部门、航道部门、海事部分等。很多航道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是在工程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给航道行政管理带来很多影响,航道行政管理仍是航道管理中一项重要难题。因此加大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确保航道的通航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1、航道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

1.1 依法治航工作缺乏力度

当前,我国现阶段在航道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制还不健全,从而导致人们对保护航道资源意识淡薄。在涉及“与通航有关的设施”建设过程中,多个环节出现不规范现象,然而相关部门对这些违规行为给予较轻惩罚。此外,很多政府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出现重视陆上环节轻视水上环节,因此,在进行陆上基础设施建设时,为了节约成本,以降低通航标准为代价,损害了航道的利益。

在城镇工矿企业航段,出现众多违章建房的现象,此外人们经常向航道倾倒生活垃圾,这些问题尤其存在于乡镇附近的航道。这些现象屡见不鲜,让航道相关管理部门非常的头疼。因此,依法治航,建立健全航道行政管理法制体系势在必行。

1.2 多部门管理,没有形成执法合力

在航道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职能交叉、多部门管理的局面,水利部分、环保部门等工作交叉重叠。每一个部门都以自身的利益为主,例如:渔政部门在航道上批设的网簖和围河养鱼大大超标,实际上形成了碍航物。

在航道行政管理工作中暴露出多部门管理,没有形成执法合力,当多个部门同时发现违法行为时,对行为的处置存在两个极端现象。或各自为政,只处理与本部门相关的事宜;或这几个部门都不主动去管理,怕承担责任或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从而导致这些违法行为出现频率增加,处理的难度增大。所以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合力处理,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同时要注意信息透明化,这样也有助于执法合力。

2、强化航道行政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当前航道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强化航道行政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大执法力度和法制宣传,健全航道法规体系

航道行政管理执法力度不够,缺乏有效手段,每次遇阻时,我们就缺乏更有力的强制手段,不但达不到执法效果,反而使得一些管理对象认为我们对他们的行为无能为力,特别是一些政策的误导,使得更多的管理对象不服从航道行政部门的管理,如今我们工作的开展,单凭我们的人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新的政策支撑,管理对象也需要新的认识。

针对当前,依法治航工作缺乏力度的现象,需要专门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航道行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为航道行政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借助相关平台,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尤其是网络平台向政府、企业和群众宣传航道管理的法律、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的规定,让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的公开化。

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行政执法最大的难点不在于法律的不健全,而是群众对法律法规和执法人员从事执法工作的认识不足所致。为此,加强法律宣贯,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我们采用几种方式进行:首先,在日常的巡查过程中或在人群集中的地方,通过设立板报、挂横幅、设置咨询岗等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航道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加强与当地乡镇政府的沟通、联系、协调,将沿江行政村作为一个独立的宣传小组进行宣传,将宣传工作下沿到沿江村落,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同时也会使宣传推广工作效果更佳。

此外,如可以出台《航道法》、《航运法》、《航道监管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航道法规体系,明确依法行政,加强航道行政管理对改善通航条件,保证航道畅通和航运安全的重要性,思想源头上提高对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的认识。

当然航道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也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若发现工作人员出现严重的违法管理行为,应该依照相关规定对此行为严重制止,采取严重的惩罚措施,积极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2.2 加大改革力度和现场监管力度

积极开展施工现场监管,强化责任意识。为强化现场监管检查,就需要对已审批或正在审批的项目进行定期跟踪、现场监管,并不定期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要保证审批项目在施工期内始终处于有效监控,避免失控状态发生。

充分发挥联合执法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近年与水利、海事等部门开展的“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对非法采砂、违规建筑、违章船舶、非法餐饮船等违章、违规行为进行整顿,辖区联合执法平台已初步建成,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的优势,既弱化航道单一执法手段不足的弊端,又达到有效整治侵害航道违法行为的目的,有效保护航道及航道设施,确保航道建设正常、有序开展。

2.3 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保护航道资源,保持航道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航道行政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航道行政管理工作部门之间职能重叠,所以应该加大行政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与协调,对出现的航道权益的违法行为,多个部门可以联合进行处理,航道、水利、海事等部门应该建立长期的联系,并形成定期的联合会议制度,构建联合沟通与协调机制,对违章设施和违章倾倒废弃物的现象及时制止和处理。

目前,航道行政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是查处违章建筑物和向航道倾倒废弃物。该问题跨越的区域多,工作相当复杂,当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禁止违章建筑物和向航道倾倒废弃物,但是此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在于:现场的监管力度不大,没有有效的管理。所以,应该把现场监管查处违章建筑物和向航道倾倒废弃物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做好巡航管理和信息及时反馈的工作,让管理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信息反馈工作深入到每一个基层员工。

2.4 做好人才选拔和引进工作,提高行政管理干部素质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是目前加强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改变原来的人才结构,每年根据航道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和战略目标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引进制度,从各个高校招收毕业生,广纳良才。同时,还要将目标面对广大内部员工,通过制定有效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实现员工的内部提升。通过内部提升和外部竞聘,逐步的改善航道行政管理的员工机构,达到优化员工结构的效果;其次,实现领导和员工的公平职位聘用制,即根据航道行政管理工作制定的制度,能者上,平者下,从而真正发挥市场竞争制度和淘汰制度的效用;再次,实现干部岗位轮换制,这样是为了实现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为航道行政管理工作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最后,要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与聘任分离制度

参考文献:

[1]潘德民.航道行政管理的分析与探索[J].民营科技,20xx(09)

[2]李琳.桂林漓江旅游航道行政执法工作的分析和研究[J].珠江水运,20xx

[3]李琦.论内河航道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华章,20xx(07)

[4]李丽娟,向兵,张磊.航道行政管理与长江资源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水运,20xx

篇19:行政管理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观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对建设和谐社会与良好社会风气有重大指导意义。地税部门是国家税收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践行核心价值观对促进地税行政管理建设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任何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思想路线和精神层次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来说就是总的思想路线和精神指导。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强大的邦国在发展的强盛时期必定有较之当时更加先进、优秀的思想、精神作为发展的指向灯,物质文明的发达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建设,这在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地域都是适用的真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层面上的发展和进步是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便是现阶段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核心精神。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进一步清晰地描绘深入改革的蓝图,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积蓄力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税部门的体现

(一)国家层面。从国家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税部门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目标上。“富强”是指国家整体、长期持续的富裕,而不是一时不稳定的富裕。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对国民收入提升的保障,国家的富强无济于事,只有国民和国家共同富裕起来,才是国家的好事;“民主”则体现在税法的制定上,纳税人更加广泛的参与到税法的确立中去,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文明”指的是征税的方式要遵从法律;“和谐”为税务机构和企业之间关系的和谐共生。

(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地税行政管理在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自由”主要是针对市场上的价格机制所言,税收要尽量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平等”指代纳税人与征税人双方在法律地位层面上的平等。纳税人既享有参与税法制定的权利,又承担着纳税的义务;“公正”指的是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有半点挑战税法权威的行为;税收改革的最高追求即为“法治”,这不但要求已有税法的普及性,更要求制定出的税法具备高质量,依法征税,依法征收,执法规范。

(三)个人层面。国家公民个体作为纳税人,有履行合法纳税的自身义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实”“友善”四大美德充分体现了作为纳税人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公民个体的支持和理解,按时缴纳税款是对国家发展的支持,体现了爱国的美德;而征税机关的税务人员依照税法合法征税是“敬业”的体现;纳税人在缴纳税款时遵循不偷税、不漏税、不逃税、不骗税的原则是对待自己也是对待国家“诚实”的体现;而征税机关的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即“友善”对待纳税人。

三、地税行政管理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发扬好学上进的良好作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学习楷模,践行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课题,要在地税行政管理中践行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深入研究地税行政管理工作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挂钩之处,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剖析二者之间的通用理论。例如,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待纳税人要以友善、和谐、融洽的态度,纳税服务不仅体现在和颜悦色,更重要体现在办税的便捷高效上。

(二)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执法过程中给纳税人树立一个好的干部形象,地税部门执法人员必须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标准来衡量自己,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牢记明镜高悬,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学会认清事情的本质,时刻警惕周围环境,做到自重、自持、自省、自爱,不被邪恶的势力所诱惑,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时刻用爱岗敬业来约束自己。在爱岗敬业上起模范作用,是地税干部职业道德的重要表现,对于地税部门来说,爱岗敬业主要就是在征税执法的过程中提供给纳税人好的服务、做好地税行政管理工作。面对新的税务改革关键时期,“营改增”的实施给地税部门带来了很多冲击和影响,就此,地税干部必须坚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秉公执法,依法依规办事。

(四)在行政管理中坚持遵纪守法。遵纪守法不仅是作为地税干部的重要职责,更是每一名公民都要遵守的原则。地税干部在执法的过程中要遵纪守法,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行政管理,不仅为税法的普及和宣传提供了基础,也是维护政府形象维护的良好举措。

(五)着眼于大局,立足于长远。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税务改革的重点阶段,地税部门在开展行政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眼光放在长远的未来上,立足于整体大局,全面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主动为纳税人的利益而着想,及时解答纳税人关注关心的问题。将办税服务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继续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长期的社会发展道路探索和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思想,是建设我国伟大社会主义社会的指导方向。地税部门是我国财政税收机构的重要分支,在地税行政管理中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对进一步规范地税部门的工作,树立起税务干部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积极意义。

篇20: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人类推入了大数据时代,近几年,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大数据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技术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优化工商行政管理的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资源

1引言

大数据技术的产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医疗、教育、金融、军事、国防等,不断推动着社会经济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是一个和数据联系比较密切且频繁的工作,包括对各个工商企业进行登记注册、备案管理、执行各种工商法规等,并且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归纳、处理等。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想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将现代的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助推企业的规范化稳定快速发展。

2大数据技术概述

大数据技术是在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中进行分析、处理和检索等过程,提取出对当前工作最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大数据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2.1处理数据的信息量巨大

如今我们所说的大数据比以往我们所说的海量信息的数据量还要大的多。谷歌公司每天要处理超过24PB字节的数据,这意味着其每天的数据处理量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所有纸质出版物所含数据量的几千倍以上。

2.2数据类型多样化

在大数据中数据类型错综复杂、包罗万象。其主要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结构性数据、非结构性数据和半结构性数据等。如表格数据、图形图像数据、音频视频数据、金融交易数据、电子邮件数据以及通过聊天工具产生的数据等等。只要我们可以接触到和了解到的数据几乎都可以囊括在内.

2.3大数据信息资源的价值参差不齐,不好确定

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实时分析功能将大数据信息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地体现出来,为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最有效的数据资源。四是处理数据的快速高效性。如今,数据的网络传输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远程实时数据流的控制。大数据必须有很高的扩展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相匹配,才能发挥出其更大的利用价值。

3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3.1以传统工作模式为主,大数据分析不到位

从当前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引入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方法,但是在工作模式上仍然比较传统。在进行数据信息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中仍然按照填表、存入电脑、统计分析三步走的传统工作模式。另外,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收集数据信息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的大数据技术人员网络传输技术做支撑,在数据处理方面很难做到对有利用价值的信息的高效检索和提取。

3.2对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采集与应用

缺乏技术支撑像图像摘要技术、互联网搜索拦截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磁盘恢复与解密技术、数字认证技术等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应用和数据,在工商系统既无采集也无积累。由于没有充足完整的数据信息量做支撑,工商信息化还处于相对简单和小规模的阶段,依托海量数据或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应用、动态应用暂时还不存在。

3.3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处理大数据信息资源的要求

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现有的宽带传输速度难以支撑大数据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传输,硬件设备的云计算能力、联机处理能力、大用户量访问承受能力都还有待尽快提高。视频设备、电子监测设备、语音设备、移动电子设备、传感设备等新型应用还有待深化和普及。

4大数据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的优化策略

4.1创新工作模式,提高信息共享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商行政管理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企业发展速度的要求,必须进行改善和创新,首先要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信息共享意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实现信息的有效价值最大化。其次是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这是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强大数据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专业化素质过硬、技术能力突出、创新意识较强的团队,实现大数据信息的高效采集与反馈,及时规避不必要的财产和人才损失。

4.2引入现代化数据信息采集技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提高信息处理意识,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程度,积极引进先进的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统一的工商系统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信息资源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应用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六个方面。从满足工商行政管理的要求来看,它们必须是能够满足宏观决策层面对大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的需要,工商部门主要的市场准入、监管、执法指标的核心数据采集标准;必须是能够兼顾微观监管执法层面迅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地方性需求的需要,真正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

4.3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进程和工作效率。国家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是在数据采集方面,还要在归纳分析方面进行作业。建设好基础的硬软件设施,有效保证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一定能够有效的保障大数据技术合理的运用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资源上。

5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同时也给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更快地适应大数据技术的时代,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的通畅进行,从而节约成本、提高工作的时效性。相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会变得越来越科技化,越来越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李佳佳.浅谈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资源[J].科技展望,20xx,30(04).

[2]姜奇平.大数据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影响[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xx,15(02).

[3]徐林.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资源[J].电子政务,20xx,20(10).

篇21:行政管理论文

前言

从工商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交易行为的复杂化,市场主体的多样化,利益驱动下的主体、资源、信息流动加快、公众的法治意识增强、利益诉求多元等,都给工商部门服务经济发展、实施市场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打破单一和封闭的管理方式,加强工商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企业社会责任,调动社会资源,改进新的监管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能。

一、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解读

(一)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的含义及背景

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基本内涵是,将市场秩序管理上升至社会管理的层面,借助社会管理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实现综合性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效能;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建立政府负责、部门协作、行业规范、企业自律的监管格局。由此看出,工商工作社会化不仅仅是市场秩序管理问题,而涉及工商管理改革发展的大局;不仅仅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涉及工商管理的各方面各领域的综合管理;不仅仅局限于政府监管,而是涉及到各市场力量、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监管。

(二)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

信息化和新技术的进步,给社会管理提出新的难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叠加发展中,成熟的信息技术不可能用过时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更不能用限制技术发展或技术扩散的方式来解决,信息化的核心是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极大的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递送的深度、广度和效率。随着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监管领域不断拓展,网络市场、微博、微信等电子商务经营行为监管任务不断加重,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工商管理部门履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实现工商工作社会化,是工商为破解这一矛盾而提出的新的举措。

二、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管理社会化的理念认识不足

由于对管理社会化理念认识不足,导致政府对新形势下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发展趋势等认识不足,极少数党政干部存在不信任社会组织,认为其不可靠,一方面,他们对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和异己力量的存在高度敏感,限制其发展,甚至担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会危及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市场规制是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化应按照行政监管为主的模式展开,以致在工作中,出现将社会组织牢牢抓在手里不放,大事小事都有自己说了算,直接行政干预;或放手不管,对所属社会组织工作不闻不问等现象。

(二)多元主体参与不充分

根据合作治理理论,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是社会管理有效性的基础条件之一和发展趋势。在市场监管进程里,市场组织和其他行政系统外部部门有各自的优势,但他们的力量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行政和非行政力量之间平等、协商、合作关系。如食品安全监管的市场,虽然有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由公民和媒体曝光,甚至企业维护自己的荣誉和秉承社会责任和自动回收或处理,但这一社会监管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不仅是行业组织,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明显不足,有些部门和组织对于媒体的控制和干扰未曾减弱。

(三)管理社会化的共治能力局限

增加公共服务的数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不只是强调多主体参与,还需要更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作为基础保障。这意味着,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不仅着眼于民间社会,党组织作为公共服务体的提供者角色,应该更注重和强调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社区一起工作产生的乘法效应的爆发作用。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中,工商部门与社区、行业协会、物业、企业志愿者能否形成有机的协同合作,发挥资源共享的效益,获得参与者及被服务者多赢的效果,体现在管理社会化的共治能力能否满足治理要求。

三、合作治理视角下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优化选择

(一)加强多元主体间利益平衡

加强利益引导,实现利益共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应加强利益引导,明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使得个人、集体、社会、国家,经由良性的互动过程,使社会主体间行动管理及其模式化结构达到最佳状态。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参与社会管理意识淡薄,参与能力匮乏,要引导其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加强利益引导和公民意识提升,引导社会组织和公民积极、理性、合法、有序地参与社会管理,达成一致的利益共享意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目标。

(二)推进多元主体共识达成

寻找管理职责的共同点,引导社区参与管理。社区之所以能够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管理,基础条件在于在管理职能上与工商管理部门具有共同点,形成对管理职责共同点的共识,使社区组织认识到参与市场秩序管理不是为工商管理部门解忧,而是在落实自身的职责,从而将部门职责转化为属地政府与工商管理部门共同的职责。工商管理部门与街道共同对社区有关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则使得管理职责共同点得以强化。

结语

当前,由政府职能转变到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面临新要求:充分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基本职责的同时,着力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及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然而,切实履行市场监管基本职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关键:完善信用监管机制,树立信用监管理念;强化执法联动协作机制,树立协作化理念;构建社会协同共治机制,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全方位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加快职能转变,是工商部门站在新起点上不断开拓新局面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立旭.论社会管理创新的文化精神基础[J].浙江学刊,20xx.

[2]李建华、蒋林峰.创新社会管理与社会道德建设[J].求索,20xx.

[3]王磊、胡鞍钢.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背景[J].探索与争鸣,20xx.

word该篇行政管理论文(热门21篇)范文,全文共有4849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行政管理论文(热门21篇).doc》
行政管理论文(热门21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